第59章 【59】特异功能(二)
1994年9月孙储琳在北京进行了一次意念改变“钻具”孔径的实验。
据她主诉,当六棱棒在屏幕出现后,她即向“自己”的“深层意识”提出“粗一点,粗一点!”的请求,结果六棱棒真的变粗了,打出的孔明显地增大了,且接近表面的一段孔径相同,很像是用钻头钻孔时产生的效果。
过去铳出的小圆孔锥孔内表面相当光滑,而意念钻成的大孔内表面粗糙,有罗纹。
孙储琳可以对同一枚硬币先“打孔”,再特异“焙烧”,都是用“心灵能”进行屏幕综合操作。
孙储琳主诉:“不管是什么样的特异功能,首先要放松入静排除一切杂念,进入功能态,前额开始出现一个屏幕,通过调心、调息,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不稳定到稳定。
上面出现许多闪烁的彩色亮点,此时即可集中意念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说想烧硬币,不管目标物在何处,都要先将其想到前额屏幕上来。
直到清晰稳定为止,然后再想出一团火,火苗的面积小于硬币,想象它具有很高的温度,在意识调控下移动火苗,硬币就一点一点地被烧毁。
如果想在硬币上打孔,就要在屏幕上硬币的图象稳定后再向‘自己’提出在指定部位打孔的请求,状态好时很快就出现一个象圆珠笔杆那样的透明六棱棒状工具。
并自动对准所要求的部位脉冲式地伸出一个尖锥铳出一个锥形孔,如果想对手中的两枚硬币钻孔。
在钻孔时六棱棒两端先后脉冲式地出现两个尖锥,结果就真的弹出一个大的尖锥,铳出一个大很多的孔,然后很快又收回去。
做‘rs念力摄影术’实验时,前面的过程是一样的,当屏幕稳定后,要将目标物(胶卷或底片)‘调’到前额屏幕上,当图象清晰稳定后,再意识调控由天目穴发出的屏幕上的亮点,形成各种复杂的图形和字符,而且还要使光点始终准确地聚集到药膜平面上,才能获得连续的图形。”
1982年10月30日,云南文山州委副书记赵廷光、州科委主任叶翠天及科委科协十六人在州科协会议室进行“摘花”测试。
王月红(女,13岁)从下午7点48分开始,7点55分说“看见了,花的颜色有点黄有点红,好象是美人蕉”,8点5分说花进入杯内了,还没停下来。
她手里抱着一个开口的杯子,在旁的人看杯内无花。
8噗21分,花显现了,确是一朵美人蕉花。
对特异书写的测试从1981到1984年先后66次成功,1986?1987年又进行了10次测试,5次成功。
测试方法是将笔和白纸封于一个小盒(如扁平的注射液小盒)内,由受试者以特异功能按主试人要求“书写”,完成后启封核对,王利云(女,15岁)首先试验成功。
问她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她说:先要将笔套拔开,第二把笔竖起来,第三开始“写字”。
我们感到奇怪。笔怎么可能在这么小的盒里竖得起来呢?
她说:盒子挡不住笔,好象没盒子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