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不安



唔……第一产业,农业,比重下降的原因。

1983年到1993年。

为了防止本章被吞,这题选D,因为曲线要强调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于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的。

第10题,哦嚯,这就世界史了嘛。

我翻过卷子来,看看是哪个小可怜朝代被吞掉了。

战国、秦汉、宋朝、明朝……

诶,没缺的,竟然第10题就是世界史了。

这题的出卷人相当有水准。

12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六世——他的十代孙是不是被砍头的那个法国国王,和查理一世并列高危国王的那个路易十六?

不了解法国的历史啊。

举措的目的——又是目的题。

支持城市运动,这算考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改组御前会议,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员,这属于加强国王权力了。

包办婚姻,抢土地,妥妥的扩大封建王权势力。

这个路易六世是个果断心狠的国王。那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教皇整天吃着教会的老本,怎么可能争得过这些后起的年轻人?

A推动城市崛起是实现目的的手段,C建立民族国家是后来客观导致的结果,也不是目的,D发展庄园经济……这跟庄园制经济有啥关系。

这题怎么世界史一出现就是西欧中世纪了?往前几千年的世界史呢?

哦!

我突然想起了最后那个古代史的大题,露出痛苦的表情。

第11题,物种传播的途径?

嗯??什么意思。

这俩个都是从原发地开始传播的吗?还是截取了传播的某一部分?

这个知识点,似乎真的不太熟悉,但是要说陌生,那也说不过去,因为明朝中期传入的几种作物例如土豆和马铃薯,确实有参考的价值。

而且这上面确实有箭头指向当时的祖国。

第10题是12世纪,那么11题肯定解题点在12世纪之后了,那么这个位置,几乎可以肯定就是和新航路开辟有关。

新航路开辟,那个物种传播的途径是什么来着?

玉米,辣椒还有番薯?从菲律宾到哪里来着?

正在思忖之中,我又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所给的图像的美洲区域。

我擦,压根没有箭头从美洲指出来,反倒是两根箭头指向了美洲。

定势思维害死人啊!

玉米首先排除。

那个黑色的箭头从东南亚冒出来,热带作物?水稻还是甘蔗?不确定。

另一个灰色的箭头从西亚向周围发散。

水稻和甘蔗哪个在西亚种植吗?

……似乎没有,这两个不能共存。

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我迷茫地看向刘鹏良,希望历史老师的大脸能够给我一点启发。

应该是C。

我觉得甘蔗水稻应该种不到西亚。或许吧。

第12题,18世纪,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自由主义?我脑中不由自主浮现出这个熟悉的词汇。

自由主义的话,选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但是自由主义不是经济理论么,

这个题干好像是在强调政治变革的措施——“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

启蒙思想的内核就是理性,A看起来好像也不对。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这群英国思想家好像是在强调用市场法律道德构建国家,个人的作用?

似乎也沾点边儿……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市场,法律,各司其职,是这么理解吗?

那选D?

真的不确定,这就是所谓的出题就是故意为了难为你。我敢打赌出题人自己都讲不明白这道题。

第13题,1913年,亚洲人民的革命和欧洲人的共同目标是?

我依稀记得伊朗发生的革命就在这个时期,还有祖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也是这一时间。

欧洲人?

导师指的是那些资产阶级革命家还是无产阶级工人们?

但是亚洲很明显指的就是资产阶级革命,那就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了。

选B。我握着笔,轻轻的在试卷上画下一竖,然后画个数字3。

第14题,一战。

唉,为啥不是二战,二战我还熟悉一点。

英国前后态度转变的原因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