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至善”与“至恶”-第3/6页



《红楼梦》第二回,第28页。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红楼梦》第二回,第31页。

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

———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用的就是“上善若水”之意,因此“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就是“女儿是上善”之意。

“女儿”是“上善”,因此与“女儿”相对的“男人”则是“至恶”。

因此贾宝玉见了“女儿”就等于见到了“善”,见了“男子”就等于见到了“恶”。所以贾宝玉说“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贾宝玉见到了“善”与“恶”的截然不同的反应罢了。

《红楼梦》第二回,第28页。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用的是“上善若水”之意,“女儿”是“上善”、“至善”、“善”;“女儿”从生下来就是“善”的。因此,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代表着“善”“至善”的“女儿”。而和“女儿”相对的“男子”就是“恶”、“至恶”的代名词了,因此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贾宝玉把“须眉男子”看作是“渣滓浊沫”,贾宝玉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就是因为“男子”等于“恶”。

《红楼梦》第二十回,第273、274页。

正值宝玉走来……更有个呆意思存在心里。——你道是何呆意?因他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

———

王熙凤用“女孩儿”形容贾宝玉的人品——女孩儿一样的人品,是极不寻常的、极罕见的。语法上,也是不通的。“女孩儿”怎么就成了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人品)的形容词?

这是因为“女孩儿”就是“女儿”,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上善若水”之意,“女儿”等于“善”,因此王熙凤用“女孩儿”形容贾宝玉的人品——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就是说贾宝玉是一个“至善(善)”的人。

而王熙凤说贾宝玉是一个“尊贵人”,这“尊贵”其实就是取自和贾宝玉一体的甄宝玉的话“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因此王熙凤说贾宝玉是一个“尊贵人”,其实是说贾宝玉是一个“至善(善)”的人。

《红楼梦》第十五回,第194页。

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

———

贾母说,贾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其实也是用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上善若水”之意,暗指贾宝玉是一个“至善(善)”的人。

《红楼梦》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