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至善”与“至恶”
2000年,我在背诵《红楼梦》时,我恰好在一本杂志看见了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篇幅不大,16开的杂志,大概是两页纸的内容。该文章的题目和作者名,我都不记得了,毕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大概的内容倒还记得。该作者说,《红楼梦》里多次写到贾宝玉的容貌,都把贾宝玉的容貌写成女孩子似的。加上贾宝玉又惯于和容貌或清秀或俊美的少年青年,来往甚密,似有暧昧。该文章的作者推测,贾宝玉可能是一个同性恋。
我是决不相信贾宝玉是一个同性恋的。所以,我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方面,贾宝玉的容貌和女孩子的容貌很相似。在那以后,我在阅读《红楼梦》时,就特别注意《红楼梦》里,对贾宝玉容貌的描写。
我注意到,《红楼梦》中确实有不少地方,都把贾宝玉的容貌写得和女孩子差不多。对贾宝玉外貌的描写,是极端女性化的,他的容貌、神态、颜色、神情都和少女一样。如果不是写明是贾宝玉,我们乍一看,会以为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尤其是《红楼梦》第413页的一段话尤其明显,那女孩子(荣国府的某一个丫环)把贾宝玉叫做“姐姐”。贾母则直接说,贾宝玉“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红楼梦》第三回,第47、48页。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红楼梦》第九回,第133页。
自宝、秦二人来了,都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又见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红楼梦》第十五回,第192页。
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红楼梦》第十五回,第194页。
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
《红楼梦》第三十回,第413页。
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
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
我找到了《红楼梦》有这么多地方,都写“贾宝玉容貌似女孩子”。我就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石头记》的作者要把贾宝玉的容貌描写成女孩子一样呢?
这个念头一起,我在读《红楼梦》时,就总想着这件事;在背《红楼梦》时,也想着这件事。
想来想去,想了半个月,我忽然想起以前背过的“泽国纫兰”。“泽国纫兰”是卢挚的一首词《折桂令·长沙怀古》里的一句词。“泽国纫兰”出自于屈原的《离骚》,原来的诗句为: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