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3/3页



至于为什么是应该——没有经实战检验过的军队,都还不能算是合格!

看完大军演练之后,孙可望站在高台之上,对着台下的大军宣读了“出征宣言”,然后勐地拔出了腰间的佩剑,大声高呼道:

“出征!万胜!”

刚刚演练完的上万名士兵此时群情激昂,昂然肃立,听到孙可望的喊声,也跟着一起山呼海喊道:

“万胜!万胜!万胜!”

……

九江府府城北面的港口,江面上樯桅如林,上千艘各型各式的运兵船在停泊在港口中,伸出了棕黄色的舌头,吞下了源源不断,成批成批往里走的士兵和一袋袋,一箱箱的军需弹药。

从孙可望收复了九江之后,便开始为这一年的东征江南做准备了,不止是九江,鄱阳湖西岸的诸多港口,都是殿前军的后勤基地和兵站,现在主要是运输士兵,开战之后便是武器弹药,粮草马料为主了。

这也是岳乐和洪承畴要攻入江西腹地,销毁孙可望殿前军的战略物资的由头了,清军虽然式微,可还没有失去侦查力,孙可望大力建设鄱阳湖西岸,赣江沿岸的军需仓库,囤积军备粮草的事情,他们也有所耳闻。

在这个时代,水运是长途运输中,最便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特别还是这种大江大河的顺流而下,便是连耗费巨大的纤夫也基本上省了。

数艘高大的楼船缓缓驶出了九江府府城的港口,孙可望等人都在上面,一面巨大的王旗高高悬挂在船头,迎风招展。每每有运兵的船只经过,那些士兵都要趴在船舷的栏杆处高呼万胜,要不是因为发生了好几次士兵挤压坠湖事件,孙可望也不至于禁止这种行为的。虚荣心,他还是有的一些的,更何况这样能极大激励士气。

孙可望站在楼船的舵楼之中,江风吹拂他的脸庞,他昂首往东面看去,宽阔的长江江面无穷无尽,水天相接,两边的绿色缓缓退去,轮廓清晰可见。

“岳乐,洪承畴,我来了!”

.

东乡城位于抚州城东北方向,遏住了从赣中往东北,东面的通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和抚州府城遥相呼应,就如同两颗钉子,牢牢地扎进了江西的心脏。

自明军收复了江西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孙可望,李定国和清军一样,都派出了大量斥候侦察敌情,双方斥候和小队骑兵在这里反复交战,几乎每日都会死人,短短一年多时间,便丢下七百多具尸体。

而此时,东乡城西面,大概四五里的一座小山山腰处,李定国带着上百名骑兵正在侦察,身边依旧跟着靳统武这个心腹。

身先士卒,然后死不悔改似乎是明末农民军领袖的本色,李自成,张献忠都因此丧命,但是孙可望和李定国仍旧如此,战必临阵。当然,这也极大激励了士气,他们曾经在武器装备极其劣势的情况下和明军死战,似乎除了如此,也别无他选了。

但朱家的藩王们,却又是反面教材了,除了鲁监国朱以海屡屡出现在战场一线以外,便是最受赞誉的隆武皇帝,也临战退却,犹豫不决,永历皇帝更是以“善跑”而着称,喜提“朱跑跑”的美誉。

而距离这座小山数里之外的地方,一辆辆军需马车,牛车,驴车连绵不绝,无数士兵的身影从山间涌出,往临时扎下的军营鱼贯而去,他们队列整齐,盔甲鲜明,最终在军营外几百米的平地上汇成一个个长方形小阵。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