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2/3页



仅仅只是一年,很多蒙古部落都已经看好清廷在这场战争中的结局,其实三四成部落直接缺席了这一年的朝贡,汉人作为东亚霸主,屡屡得以恢复的余威又开始作祟。

而朝鲜仗着清廷在辽东兵力空虚,几乎和清廷断绝了所有的官方联系。李朝本来就以“小中华”自称,甚至到了现在,崇祯都自挂东南枝十二年了,他们还在沿用崇祯纪年。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臣服于满清这样的半奴隶制政权?

不过,虽然外部条件极其不利,但满清的资深宗室亲王都已经凋零,岳乐又忠心耿耿,一心对付孙可望,洪承畴也似乎要为了满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局势倒也还没有崩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要知道,顺治的手段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上位几年来,他一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即使前线屡屡战败,他的威望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权势仍旧十分牢固。

但其实谁都明白,很多东西,权谋运作有用,但也只是锦上添花,最根本的,还是得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满清内部现如今虽然还是一片平和,但其实已经暗含危机。若是江南再丢,恐怕顺治也只能带着几千甲兵退回关外了。

而且,这些都还只是鞑清上层的和平,随着各旗人马损失严重,军需紧缺,资源不足,贵族仍旧不改入关以来的骄奢生活,甚至又开始大肆盘剥旗丁了,满清下层的生活日渐困难,士气更是低落。

孙可望想到这些,想到曾经不可一世的鞑清,饥饿的所谓“康乾盛世”都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心中的豪情便不可抑制。

他知道,只要这一仗打赢,这片土地的文明,将不会再失去三百年,将会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以开放的姿态和世界另一端,争个高下。

任何阻碍这片土地上民主,自由,科学发展的势力,都将被踩得粉碎,然后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这或许就是他来到这个时空的真正意义。

孙可望扭头看向了正面,台下的各级军官正在进行最后的演练准备。他环视一圈,随后又把眼光转向了身旁的白文选,贺九仪,马宝,卢名臣,冯双礼,马进忠和马惟兴等人,这些现如今都是他麾下的大将,每一个都是忠心耿耿。

对于军队而言,只有不断的胜利,高昂的士气,必胜的信念才能换来下一次胜利,更高昂的士气和坚如磐石的信念。对于这些大臣大将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战场上的不断胜利,才能换取他们都忠心耿耿。

校场之上,是一片红白黑相间的队列,一万余名中军的火枪兵,战兵,骑兵正列阵肃立,旗帜严整,盔甲锃亮,刀枪锐利,军装鲜明。

孙可望在嘹亮的鼓号声中,带着一众大将先在大军阵列前巡视了一番,看着这支军容整齐,精神面貌极佳的兵马,心中十分畅快。

巡视完军容面貌之后,孙可望和麾下大将们又回到了站台之上。底下的战兵营和混编营方阵听到军号声之后,随即开始演示战场进攻。

八千多兵马在宽阔的校场上摆出了一个长长的正面,大部分火枪兵居前,成两列横队排列,还有两个厚实的火枪兵方阵居于大阵两翼,他们使用的是来自西班牙的重型火绳枪,威力甚至高于鲁密铳,负责在侧翼以交叉火力掩护。

长矛兵和刀盾手仍旧居后,两翼的骑兵负责机动掩护,他们之中还有手持短铳的骑兵,将在战场上给清军意想不到的攻击。不过,这个在演练的时候还看不出差别。

各部兵马以极高的整齐度,保持着阵线的同时前进,口中高呼着“必胜”,声势十分浩大,看得人热血沸腾。

这些士兵都经过了最新修订过的练兵手册的训练,并且全部达到了要求,在完善的后勤补给下,战斗力绝对不是以往的士兵可比的。

当然,现在除了更加浩大的气势,其实还是看不出来有多少不同的,可一旦打起仗来,他们的组织度,训练度,以及无数次训练之后战场技巧的熟练度,甚至是军纪,都将和其他的军队拉开差距。

孙可望看着眼前的军队,心中更加信心满满,这支军队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训练,应该已经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