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小边我大哥-第4/5页





    刘家窑72平方米的二手房,39万元。位于广渠门的80平方米的二手房,48万元。

    郭春燕从城东到城西,城南到城北,跑了不下几十处房,从6月到10月,再回头看曾经去看过的房子,更傻眼了。

    刘家窑72平方米39万元的二手房,已经涨到了47万元;广渠门的80平方米48万元的二手房,涨到了60万元。

    郭春燕已经退休,她和丈夫都过了可以申请贷款买房的年龄,孩子还在读书,没有路径去筹措几十万的买房钱。

    于是,他们在拆迁中成了无房户。

    “谁说不是呢,整个上草场六条胡同大约住了100多户人家,搬走的有50多户。

    搬走的住户中,除了原来在外面有房的人家之外,其余的都像郭春燕一样在外面租房住,原因也都是房价太高,买不起房。”

    街坊们把这种居无定所的状态叫做“打游飞”。

    “老太太都七老八十了,还在外面‘打游飞’,你说这心里是什么滋味?”

    老街坊们都十分同情郭春燕母亲的状态,他们议论着,叹气着,也忧愁着自己将来的去向。

    “所以说,拿到拆迁款赶紧买房,不然你眼看着手里的钱在‘哗哗哗’地变毛,越来越买不到房子了,心里那个发毛啊!”

    赵师傅提着鸟笼子垂头丧气的走了。

    前门的拆迁,那里的居民在当时看来,是一个非常吃亏的事情。

    货币安置,评估价格是2001年的,放在现在本就缩水了一小半,如果还不肯降低购房大小,则会像郭春燕一般,一旦错过一步,则永远赶不上。

    在那时,一个‘拆’字,可不像十来年后那么吃香。

    不过,这一切,在吴楚之眼里却是处处的商机。

    他也不可能告诉他们,再过两个月,为了彻底实现前门地区快速拆迁,衙门会自打其脸的重新祭出安置措施。

    前门东侧路以东的,承诺在东南二环、三环之间的弘善家园安置。

    安置的面积是1:3.5。

    但安置房的建设周期是三年,在房子建设好之前,居民需要自己找房周转,费用自理。

    “房虫子”是胡同里的居民对“游走型”房产中介的称呼。

    前门居民仔细地计算着自己手里的拆迁补偿款,三五结伴地去看沙盘,看房子,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

    新盘商品房根本买不起。

    他们大多数因为孩子上学、自己工作地点等原因不能到城外去住。

    于是建于上个世纪**十年代的二手房成了他们首选目标。

    前门地区,成为房虫子们地下交易的热门。

    好点的“房虫子”有一间、半间小房儿支一个办公桌,差点的就在胡同里宽敞的地方支一个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房源的牌子,更不济的在墙上贴一张小广告就走,于是满胡同里都是这样的广告。

    前门的特殊拆迁是成熟一片动迁一片,吴楚之自然会选择一个片区。

    选了一个规模最大的‘房虫子’,吴楚之直接提出了购房需求。

    “成片,十个院落,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走。”

    ‘房虫子’的工作人员也不废话,“吴总,稍等,我去请我大哥边总。”

    不多时,一个带着眼镜的瘦削年轻人便走了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