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燕州处境-第2/3页





        可是燕州与潼州又有不同,李珉和陶延之又有不同。

        在这件事情之前,陶延之与陈灵锋关系算得上不错,而陈灵锋带领的朝廷军在潼州境内对战乱军,先前的一路稳步推进也都有陶延之配合得宜的功劳。大将军陈灵锋虽然因为“流言”一事迁怒于陶延之,致使两人关系开始恶劣潼州给予朝廷大军的帮助也少了下来,但至少直到现在,陈灵锋带领的大军的军粮,仍旧是潼州的陶延之提供。只这一点,不管陈灵锋再怎么不满陶延之,再如何疏远陶延之,也不至于直接撕破脸皮,多少还会留下一丝余地。

        但是对燕州李珉就不同了。李珉跟陶延之不一样,他是商户出身没有家世没有背景,先前只有钱而在跟李家断了关系后连银钱都是捉襟见肘,这样的人原本就很不被陈灵锋看得起。李珉在没有州牧之名的情况下掌管燕州,以陈灵锋为首的许多人没有阻拦或者从中作梗,也只不过是他们以为李珉成不了气候,燕州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大灾过后一片荒芜更加没有油水,便随便李珉去折腾,若不成,正好可以治罪了李珉做个样子,有了为不管燕州百姓死活的朝廷顶罪的靶子,若是成了,恢复过来的燕州若能重新变得有利可图,那么……

        所以先前陈灵锋为首的朝廷众人没有动李珉,只是暂时不想,只是他们心中觉得还有旁的用处。可眼下不同了,大败之后的郁气陈灵锋亟需发泄,可最直接的乱军那儿天降高人军师后只凭着他的本事几乎奈何不了,身边离得近的潼州陶延之又不能做得太过分,那么……

        朝廷的大军再次与乱军交手,已不再以剿灭为主了,他们开始着力将乱军的主力往北驱赶出潼州境内。

        潼州的北面,正是燕州。

        不过半月的光景,燕州南部的局势急转直下,大量更加难以对付的乱军逼近燕州,燕州军与乱军已交手数次,其中甚至有两次远远瞧见了驱赶乱军过来的朝廷军队,在见到燕州军与乱军交锋时,只远远地在一旁看着,连乱军势弱时也绝不会出手。

        虽是对朝廷军,或者说陈灵锋的做法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脾气最直的闫涛已经连着砸坏了不知多少个木桩草靶,但他们眼下除了严守燕州南部边界,全力击杀所有想要越境的乱军外,别无他法。

        如今,连李珉这个主公都已经来到燕州南边靠近时常与乱军交手战场的边界之地,整个燕州大半的兵马,董祈为首的几乎所有燕州武将都聚在此处,时刻紧绷着精神不敢放松。

        边界这里压力很大,可燕州境内其他事务也并不轻松。

        断断续续几乎没有停过的征战,对才挺过大灾的燕州而言负担沉重,尤其是灾年后本就人口锐减人力不足之下,青壮劳力还多半被拖在了战场上,没有能如他们以前预想的那样去做活,修路修井修渠,为春耕做准备,这样燕州未来的发展安定也蒙上了阴影。

        燕州缺人,战场上缺人,战场之下也缺人。

        他们需要更安全的局势,需要更稳定的环境,才能在灾后的摇摇欲坠之中彻底站起来。

        重重压力,都在李珉身上,情势发展到今日,即便急得嘴边生了燎泡,却也不能表现出太多。越是形式艰难人心容易不稳的时候,他越是不能表露出一点儿的动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