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112采石大捷-第2/3页





        仅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宋朝的文人士大夫都有诗名,往来皆鸿儒,没有两把刷子在当时的朝廷是混不下的,即使秦桧也不例外。

        张孝祥另外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抗金名片,观其一生,在南宋大多数人沉浸在温柔乡,不思进取,收复河山的偏安一隅中,他是坚定的抗金派。其一生三起三伏,多与他的政治主张有关。状元及第不久,他就全然不惧秦桧的淫威,上书为岳飞鸣冤。当秦桧党羽曹泳榜下捉婿,想把女儿嫁给他时,张孝祥一口回绝,深深得罪了秦桧,秦桧把冷箭射向张孝祥的父亲,其父含冤入狱,受尽折磨,好在不久秦桧就死了,张孝祥才没有被牵连。

        张孝祥第一次罢官源于少年意气,因官拜中书舍人,为皇帝起草诏令,张孝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直抒弊政,力主抗金,秦党弹劾他太过张扬,丢官闲赋。在闲居中,张孝祥仍不忘宋金战局,经常致书南宋抗金将领据陈战略。当好友虞允文大破金兵时,他写下了有名的《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词,其中“翦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两句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拳拳赤子之心。此后,张孝祥亲赴建康,拜谒抗金将领张浚,席上赋《六州歌头》,词赋雄迈悲愤,慷慨激昂,张浚为之动容,传令罢席。

        三年后,张孝祥在张浚等人力荐下,复官知任抚州,在抚州任上,张孝祥一改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形象,一人单兵与叛乱士兵对峙,从容不迫干净利落地平定了兵乱,从抚州离开时,士民夹道欢送。宋孝宗即位后,力主抗金,张孝祥得到短期重用,可惜因前方将领失和,迁延战机,致使符离兵败,主和派卷土重来,张浚被废黜,张孝祥第二次遭罢免,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屡受打击,但是张孝祥的主战政治主张却坚定无比,力主收复中原,反对苟安求和。

        张孝祥第三次被起用后,历任静江、潭州、荆南等六州地方官员。他除了惩治贪官污吏外,还多次赈济灾民,整军备武,疏通漕运,无时无刻都在为北伐做准备。只可惜宋孝宗心灰意懒,主和派完全占据上风,张孝祥渐生绝意仕途之心,回乡隐居。有次与好友虞允文泛舟湖上宴饮,因中暑不治身亡。

        张孝祥十六岁时就与李氏同居,并育有一子,后来又娶表妹时氏。李氏得不到名份,就带着儿子遁入空门,张孝祥与时氏之间感情淡漠,后时氏又过早离世。张孝祥失去情人、爱子,一生充满悔恨,此中缘由已成为不解之迷。

        张孝祥与青梅竹马的李氏最终劳燕分飞,是因为追求功名的原因,还是迫于家族压力?已经难以找到答案。但词人是多情的,也是浪漫的,孝祥在临江作官的时候,有一次夜宿道观,见一女尼名叫陈妙常,年方二十,姿色出众,更兼诗文俱佳,擅长音律,于是心痒难禁,遂投书问路,诗云“碧玉簪冠金缕衣,雪如肌;从今休去说西施,怎如伊。杏脸桃腮不傅粉,貌相宜;好对眉儿共眼儿,觑人迟。”

        名动天下的大才子如此露骨地写诗赞美,又有官身作为金字招牌,漂亮的小尼姑该从了吧?谁知道人家小尼姑一点不领情,面对大才子的挑逗,高冷的婉拒,亦附诗一首表明心迹“清净堂前不卷帘,景悠然;闲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独坐洞房谁是伴,一炉烟;间来窗下理琴弦,小神仙。”青灯黄卷,禅机佛理,虽然你是高富帅,但我打定主意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小神仙,请你还是不要打扰我的好。孝祥吃了一计闭门羹,好生无趣,如果事情至此也就罢了,好个冰清玉洁,才貌双绝的小道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