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94高宗即位-第2/4页





        宋钦宗一听宗泽口气那么硬,怕他妨碍和谈,就撤了他和议使的职务,派他到磁州去当地方官。

        宋钦宗又派赵构、张邦昌前去,两人十天后才回来。

        这年冬天,金兵再次南侵,钦宗每日忧虑不出。及边关报急,羽书交驰,钦宗始出与众臣议曰:“虏寇势獗,中国屡困,今领大兵南下,边庭受围,百姓惊窜,又遣使人复请议和。此事尔众臣有何高论?”王云道:“贼势浩大,彼强我弱,往年因亲王诣金营立盟誓,却又反复用兵之故,使天下苍生不获宁居。今元帅斡离不遣使议和,陛下莫惜一行,斯能杜绝后虑。”钦宗默然。王云道:“陛下此行,亦为社稷也。”康王听说议和是为了社稷苍生,又主动请行。钦宗依其议,下命王云为副,次日与康王迳离汴京,几十个官员随从出城。

        行至磁州,知州宗泽闻讯赶来,在城外的一个小庙门口拜见康王。宗泽说:“往日萧王为奸臣所误,大王岂可复误,此行必无还理,不如暂留审视国势,以图恢复。”赵构陷入沉思。

        就在赵构沉吟不语的时候,很多百姓围了上来,听说他们想去金国议和,老百姓早就憋了一肚子怨气。纷纷大骂王云。一边骂一边将王云拽下马就打。宗泽在旁边看着不说话,一会儿王云就被百姓活活打死了。

        王云的死深深地刺激了赵构。先不说王云该不该死,他是堂堂的刑部尚书,就算该死也不该这么个死法。朝廷自有法度在,他做得对不对朝廷自然会依律处置。老百姓怎么能一顿拳脚把他打死呢?

        宗泽又力谏康王不可北去,康王遂从宗泽之请,果不使北。

        不想当皇帝的皇子才能当皇帝,作为风流老爸赵佶的九皇子,母亲韦氏出身寒微,大哥赵桓根正苗红母亲是皇后,立为太子后低调谨慎明哲保身。还有一个三哥赵楷才华横溢最像赵佶,最得盛宠还是个学霸,化名参加科举考试一不小心竟然高中状元,妙手丹青更是深得赵佶真传,赵佶甚至动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可是人算终究不如天算,赵佶连同匆忙替他背锅的赵桓、后宫女眷包括赵构的生母韦氏都被金人押往北国。只有赵构被宗泽留下了免遭俘虏。后人有诗叹曰:

        宋室顷危势渐离,

        康王奚忍弃邦基?

        临岐不是忠贞谏,

        预失中原未可知。

        宗泽幼年贫苦,但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宗泽农忙时随父兄参加劳动,农闲时则在父、祖的教导下读书识字。天资聪慧的宗泽勤奋好学,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元祐六年,宗泽在殿试时不顾字数限制,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力陈时弊,主考官给以“赐同进士出身”。宗泽开始步入仕途。

        靖康元年初,钦宗把宗泽派往磁州任知府。受命当日他就骑马上路,当时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随从。

        宗泽到达后修缮城墙,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开始做固守不动的打算。他上奏说:“邢、洛、磁、越、相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就经常保有十万人。”钦宗表示称赞,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