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64西夏国王



却说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也是令宋太宗头疼的事情。因为宋太祖驾崩后,其子德昭未能继位,宋太宗以皇弟身分践祚,并且宋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宋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因此宋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的儿子。当时一般大臣都讳言立储一事。大臣冯拯上疏请立皇储,被太宗贬到岭南。从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

        楚王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因为援救赵廷美(太宗的弟弟)失败,于是得精神病,性情变得很残忍,左右的人稍有过失,就用箭射杀。太宗屡次教训他都不改过。重阳节时,太宗宴请诸王,赵元佐借口生病初愈不参加,半夜发怒,把侍妾关闭于宫中,并纵火焚宫。太宗很生气,打算废除他太子的身份。寇准那时正在郓州任通判,太宗特别召见他,对他说:“找你来和朕一起商议一件大事。太子所作所为都属不法,将来若登上帝位一定会做出桀、纣般的行为。朕想废掉他,但东宫里有自己的军队,恐怕因此引起乱事。”寇准说:“请皇上于某月某日,命令太子到某地代理皇上祭祀,太子的左右侍从也都命令跟着去,陛下再趁此机会派人去搜查东宫,若果真有不法的证物,等太子回来再当他面公布出来,如此罪证确凿,要废太子,只须派个黄门侍郎(即门下侍郎)宣布一下就行了。”太宗采用他的计策,等太子离去后,果然搜得一些残酷的刑具,包括有挖眼、挑筋、割舌等刑具。太子回来后,当场展示出来,太子服罪,于是被废。

        有次寇准从青州还朝,宋太宗正患足疾,寇准看过伤情后,宋太宗深情地问道:“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接着又问他应该立谁为皇太子。寇准说:“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宋太宗屏退左右的人,轻声问道:“襄王怎么样?”寇准心中暗喜,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认为襄王可以,就请决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

        太宗册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师之人见到太子都欢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后很不高兴,马上召寇准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也?”皇帝尚在世,太子如此深得人心,自然为皇帝所忌,有哪个皇帝不想权力为自己所操控呢?因此太宗心中自然不痛快。幸得寇准说:“陛下择所以付神器者,故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太宗听后才消气,请寇准喝酒,大醉方罢。

        真宗名恒,母亲是元德皇后李氏。乾德六年正月,元德皇后梦到衣服的大襟托住太阳,于是怀孕,十二月二日生赵恒于开封府邸宅,当时红光照耀居室,他的左脚指上有一个“天”字。真宗从小聪明,外表漂亮奇异,同诸王一起玩,喜欢游戏打仗,自称元帅。宋太宗很喜欢他。曾经登万岁殿,坐上皇帝宝座,太宗十分惊奇,摸着他的头问:“天子好做吗?”回答说:“听从天命罢了。”

        至道三年三月,太宗逝世,真宗奉遗命在灵枢前即皇帝位。

        却说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李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正式领有银州、夏州、绥州、宥州与静州等五州之地。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

        经过两百多年的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