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杨业与潘美-第3/5页





        言外之意,要是王朴还活着,天下轮不到赵家人来坐。

        有着这样的家世背景,王侁一开始起点就很高。加上他与赵家兄弟关系一直很铁,所以被视为亲信。王侁本人也很有能力,在太祖、太宗二朝立过很多功,是那种既听话,又会办事的“人才”。

        但这人有一点不好,“性刚愎”,很自以为是,作为皇帝的眼线,又十分多疑。

        某次,王侁送还辽国使臣来到边境,捕风捉影地打报告说边境主帅的亲兵有很多与“境外人士”勾结,建议全换新的来。赵光义闻此便派了一批内地的士兵前去替换。然而那些亲兵听说要被人替换,大多不愿意。于是王侁便找了其中几个领头的,杀了。这才完成换防。

        这手段也够狠辣的。

        此次雍熙北伐,王侁作为监军随军出征。听到杨业的方案,当即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很奇葩:“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

        按王侁的意见,杨业出了雁门关应直接北上去寰州,与辽军决战才是,不然就是“畏懦”。

        杨业据理力争:“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王侁笑了笑:“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此话一出,便戳中了杨业的命门。

        你不是号称“无敌”吗?不是很能打吗?怎么今天却不敢与辽军交锋了?难道你有二心?

        怀疑一个降将的忠诚,这是对降将最大的打击。

        杨业一听这话,便知再争无用,谁让这“无敌”的名号,得自太原呢?“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现在你既然说我怕死,那我就只能去死了!

        监军逼死人,宋朝之前不是没有过。

        昔日安史之乱,监军边令诚勒令高仙芝、封常青出潼关迎敌。二人不从,边令诚斩之,全军大呼“冤枉”。之后哥舒翰继之,不得已大哭出战。

        此时的杨业,心里当作何感想呢?

        出战之前,杨业也哭着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潘美告别,并请求在陈家谷预先设下步兵强弩,等他转战到此的时候接应支援。

        他对潘美说,如果不这样做,则“无遗类”矣!

        潘美答应了他。

        在与潘美约好在陈家谷布置步兵强弩接应之后,杨业便率军出战了。

        两个方案,哪一个靠谱稳妥,久经战阵的潘美心里一定很清楚。望着杨业远去的背影,潘美深知这位跟自己共事七年的部下,此去凶多吉少。黄昏,残阳如血。

        已与辽军厮杀一整天的杨业,带着创痛、疲惫,和仅剩的残军,来到了陈家谷。

        然而此刻,模糊的视线透过血水和夕阳,杨业发现陈家谷空空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