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52在德不在险-第3/4页





        那么到底“在德不在险”五个字有什么厉害,它有什么魔力让赵匡胤当场就范,把迁移国都这样的国政大事都放下了?

        事情要从赵光义的“德”字上想。德,即人心、官心。赵光义不是书呆子,他所谓的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绝对不是指仁义道德!

        有件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参照:汉高祖刘邦没法换太子。

        同样是开国皇帝,而且远比赵匡胤强硬不羁,习惯不按常理出牌的刘邦,由于喜欢小老婆戚夫人,爱屋及乌,就想把太子换成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如意。但是大老婆吕雉通过张良在一次宴会上请来了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商山四皓】,老头儿们什么话都没说,只是坐在原太子旁边喝酒,这就彻底打消了刘邦换太子的念头。因为什么?刘邦事后说:太子羽翼已成,我没有办法了……

        羽翼和贤良名声的影响力在古代可想而知了,而赵光义这时所拥有的声望以及班底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商山四皓。难道赵匡胤真的看不出弟弟的野心?

        赵匡胤迁都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其二,削弱赵光义的势力。众所周知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

        因此当时赵光义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赵匡胤明白,如果一旦自己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其手,因此想通过迁都,削弱赵光义的势力。而河南知府(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焦继勋是自己的儿女亲家。焦继勋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如果迁到洛阳,将来赵德芳能够顺利登基。赵匡胤的意思就是绕过开封,绕过赵光义。

        但是别急,你有初衷,我有定律。你的诏令至高无上,可是要有人去实施才行。如果全体反对,你能一个人去搬家吗?尤其是你一切求稳,对眼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极度珍惜,而且还特别地好面子,社会要和谐,官场要安定,决不留下任何的污点骂名……那么好吧,我当场向你叫板,除非你肯立即翻脸!而赵光义算定赵匡胤不敢翻脸!“在德不在险”的真正含义是:人心在我,迁都有用吗?

        就这样,赵匡胤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弟弟大摇大摆心满意足地从他身边走了出去,却毫无办法。他的心情就此低落了。郁闷之中,赵匡胤决定四处走走,首先,他回到了自己的出生之地——洛阳夹马军营。

        往事历历在目,这是他生活了近二十一年的地方。触目所见,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一生,就像昨天一样,他还是那个无知的青年,孑然一身,孤独地走出家门,被迫去外面闯荡……

        无数群臣环绕,身处人世之巅,赵匡胤却仿佛视而不见,他缓缓地向一条陋巷走去,轻声地说:“朕记得,小时候曾经得到过一匹小石马,常被玩伴所窃,所以埋在了这里,不知它还在吗?”

        一呼百诺,立即有人去挖,那匹石马竟然还在。

        赵匡胤接了过来,默默地把它带在身边。之后,他就要回开封去了。临行前,他再一次来到父母坟前,这一次他悲从中来,突然扑倒在父亲灵前,向早已死去的父亲痛哭告别:“父亲……儿终生不得再朝拜于此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