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51水淹太原-第4/6页





        杀运英雄角逐秋,

        鏖兵接下阵云收。

        骅骝已陷翻腾起,

        帝王威风盖九州。

        少顷随征将士渐渐复集。但见水势汪洋,淹死者不计其数。后人有诗叹云:

        万马争奔势若潮,

        一时军卒尽流漂。

        可怜无数河边骨,

        犹带冤声涌怒涛。

        杨业回到都城,宦官卫德贵进谗说杨业马上就要投降。刘继元将信将疑,卫德贵接着说:“当年宋军攻打泽州的时候,杨业名义上救援,实际上私自和宋人媾和,增加自己的分量。如今他又临阵退兵,以便向您要钱要粮。”刘钧猛然“醒悟”过来,盛怒之中将他免职。并将他赶出太原。

        这时郭无为想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他向刘继元请求夜间突袭宋军,实则投降。毫无政治经验的刘继元非常感激他,当下就拨了一千精锐给他。

        作为北汉军方的头号人物,郭无为这时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才对。但他觉得北汉战胜大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才决定投靠宋军。

        宦官卫德贵早就怀疑郭无为,遂暗中四处打探。当得知郭无为企图投降时,刘继元气得昏厥三次。对于郭无为扶持自己登上皇位,他的确很感激;但郭无为身在汉营心在宋,刘继元震怒之下将他当众绞死。

        和李煜一样,刘继元后来自己投降是可以的,但臣子是不能主动投降的,君王的命就是比臣子宝贵。

        这时几个极端恶劣的消息向赵匡胤传来。首先,魏仁浦死了。五十九岁的前宰相随军出征,在半路上病了,只能回国疗养,可还是没缓过来。而且更要命的是契丹人突然出现。

        这支契丹部队躲过了宋军散布出去的所有哨卡,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到了太原城的西门外。他们没有马上发动攻击,而是鸣鼓举火,向城里的刘继元发送消息。这下子本就顽强不屈的北汉人更加有了底气。

        而且,这支部队的首领居然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乌珍!此时,一位后周柴荣时期的将军何继筠主动请战去拦截契丹人。赵匡胤阴沉着脸告诉和将军,他只能分给他五千人。

        何继筠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他带着五千人迎着契丹人冲了过去。事实证明,柴荣时期的猛将都和柴荣本人一个模样——以少打多,不讲道理。果然,不出十日,何继筠的儿子何承睿就带回战胜的消息。赵匡胤大喜!在庆功宴上,何承睿偷偷告诉赵匡胤,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已经出动,马上就会到达。

        形势要求赵匡胤必须退兵,这时时机正好,北汉人不敢出来,契丹人还在等大部队。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为了给刘继元留点深刻的印象,赵匡胤顺手牵羊带走了太原城边的一万多户居民。

        只是一万多户百姓,这数字很大吗?能让刘继元感到肉痛吗?我们可以就此给刘继元算一笔账,就会知道这一万多户百姓对这时的北汉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