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 河东平叛1-第2/3页





        李守贞勾结契丹,偈立为王,自以为有强力后盾,此是其三。如此三者,行反叛之事,不足为奇。”

        赵元朗听罢,这才明白单单一个李守贞,便如此辣手,更何况还有赵思绾与王景崇与之狼狈为奸。又见柴荣分析鞭辟入里,大为佩服。当下道:“听柴兄一席话,真是让人豁然开朗,看来那李守贞还是他娘的一个人物,不能小觑了他。”

        老夫子点点头,暗道孺子可教。

        柴荣又道:“先帝在位时,蜀汉就关中展开争战。蜀大军进至关中,时任河中节度使赵匡赞与凤翔节度使侯益降蜀,先主深感忧虑,下诏命左卫大将军王景崇经略关中。

        赵匡赞听到消息,自觉蜀国小,投靠并非良策。遂遣使至大梁以表心迹。侯益此时也来为先主祝寿。

        先主不知其心真假,便口谕大将军王景崇至关中暗自查探,便宜行事。王景崇大军进至长安,赵匡赞已经入朝,只是那侯益此时还摇摆不定。

        当年十二月,王景崇击败蜀国援兵,侯益上表归汉,欲赴大梁面圣。”

        赵元朗不解问道:“照柴兄所说,关中大局已定,那为何此时烽烟骤起?”

        柴荣继续道:“可怜天不祐我大汉,先主于今年正月二十七薨逝。当时王景崇已至凤翔,侯益尚未起行,随引起王景崇怀疑。于是王景崇堵塞凤翔诸门,防止侯益走脱。部将也劝王景崇早早诛杀侯益,以免夜长梦多。

        王景崇认为自己虽受先主密诏,又有临机处置之权,但是先主已逝,新帝并不知有此口谕,因此惧怕新主怨其专杀。犹豫不决之间,消息走漏,侯益只身脱逃至东京,以财物贿赂朝中重臣,蒙蔽圣听。圣上新立,不明情况,遂任命侯益兼中书令、行开封府尹。自此埋下祸根。

        王景崇得知消息,除开惴惴不安,心中从此怨恨朝廷。果然此后不久,朝廷派人至凤翔。征召赵匡赞牙兵入京。牙兵校尉赵思绾心中恐惧,再加上王景崇从旁挑唆离间,赵思绾军行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率先起兵反叛,又在当地召集四千余人,防守长安城。

        王景崇又唆使凤翔吏民上表朝廷,请求自己知府凤翔。朝廷忧虑之下,将王景崇移任邠(bin,一声)州(今陕西彬州),王崇景拒不赴任,并调集邠州、凤翔州兵,反叛朝廷。”

        柴荣详细道来,如数家珍,赵元朗听了,道:“如此说来,先主号令不明,倒是最大遗祸。便宜行事之权,若是有明旨,而非暗诏,那王景崇安敢有二心?”王景崇若无二心,坐镇凤翔,弹压赵思绾,关中独一个李守贞,又又何惧?”

        帐内烛火噗呲,夫子与柴荣面面相觑,想不到这赵元朗竟妄评朝政,如此大逆不道。

        夫子哈哈一笑,似乎是遇到了知己,道:“刘知远滥杀幽州无辜一千五百人,非仁;诱张琏而诛之,非信;杜重威罪大而赦之,非刑;岂不知仁以合众,信以行令,刑以惩奸,失此三者,何以守国?刘承祐年少无知,轻信左右,国祚必不久矣!”

        此言一出,吓得柴荣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起身摆手劝阻道:“老师与赵兄切不可再出忤逆之言,只怕他日招来祸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