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武唐臣将——李善 武元庆 王方庆等-第5/5页
万国俊,洛阳人,武周酷吏。与来俊臣同撰《罗织经》,专事陷害无辜,从司刑评事升为判官。摄左台临察御史,常与来俊臣共同治狱,奉武则天命至广州,查问流人阴谋叛逆事,他杀三百余人,以“若不推究,为变不遥”上奏,因得升任朝散大夫、肃政台侍御史。
蒋俨,常州义兴人,考中明经科,任右屯卫兵曹参军。出使高丽遭到囚禁,高丽平定后得以返回,后升任会州刺史。两次迁任后为殿中少监,又升任蒲州刺史,后转任右卫大将军,封义兴县子,以太子詹事退休。
骞味道,兰州金城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孔子弟子闵子骞后代。考中进士后,拜为考功员外郎、知贡举,迁户部郎中。受命审理宰相裴炎谋反一案,拜为检校内史,成为宰相。参与诸王反武活动,坐罪被杀。
史务滋,字体乾,又字树德,武则天称帝,任左纳言,武后命史务滋等十人分开巡行天下,意为考察各地的地方官,侍御史来子询,诬陷雅州刺史刘行业与朝中尚衣奉御刘行感兄弟谋反,诏令务滋与来俊臣同审查此事,史务滋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说明刘家兄弟没有谋反的事情,而来俊臣就向武则天奏本,指控史务滋与刘行业兄弟亲密,掩盖其谋反的罪行,武后听后,就命来俊臣来审查史务滋和刘行业兄弟,史务滋得知后,大惊,知来俊臣有陷害自己之心,一定会使用各种刑具,他怕遭诬陷,为保全清白之身,保住名节,不受耻辱,当晚自尽在家中。武后得知,是冤屈了史务滋,对其族人在朝为官的没有牵连查办,反而加官进爵,调往各地镇守,以免再被别人陷害,史务滋是历史上在“相位”上最短的一个丞相。从拜相到自尽总共不到5个月,由于他的刚直,也是历代丞相为保全名节而自尽的唯一的一个丞相。
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人,一作陈留人,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有墨迹《书谱》传世。
沈南璆,武则天的面首,本为侍御医,被武则天看中,成为薛怀义后又一得宠的男侍。薛怀义恩宠渐衰,因嫉妒圣眷正浓的沈南璆,一气之下烧毁明堂、天堂。
冯元常,相州安阳人,北齐尚书右仆射冯子琮的曾孙,隋赠昌黎郡公冯慈明之侄孙。祖父冯慈让是冯慈明之幼弟,父冯摁。举明经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尚书左丞等职,深得唐高宗信赖,后因反对武则天擅权被贬,出为陇州刺史、眉州刺史、广州都督等职。因遭武则天忌恨,担任地方官期间累建大功而不得封赏,最后被酷吏周兴构陷下狱害死,唐中宗即位后,为其平反昭雪,旌表其家,于其门大字题名曰:“忠臣之门”。
孙元亨,唐朝大臣,任检校夏官侍郎的孙元亨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明堂县尉吉顼、合宫县尉来俊臣密告箕州刺史刘思礼、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凤阁舍人王勮谋反。河内王武懿宗命刘思礼牵连朝廷官员,说这样可以免死,刘思礼诬告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孙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譒及王勮的哥哥泾州刺史王勔、弟弟监察御史王助等,共三十六家,全被灭族。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