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邻座-第3/5页





        肖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就着他说的感悟中华文化的思路讲下去。

        忽而又提出:“你们心目中的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是什么?”

        元夏脑袋飞速旋转,猛然想到一点,率先举手,且举得老高,秒秒钟吸引老师的眼球,肖老师抬手点她说。

        元夏从容道:“我认为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文化的是人。”

        这一声出乎大部人的意料,包括肖老师在内,都以为她会举一样耳熟能详的国粹,不想是笼统的回答“人”。

        傅均言坐得笔直,左手轻放在下巴处,微偏脑袋,期待身边女生的下文。

        元夏详细作解:“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人,灿烂至今的中华文化背后是勤劳质朴的华夏儿女。

        一代代人的所思所想影响了文明的进展,历史中的每一个人都成就了中华文化,当下的我们也是其中之一。”

        别出心裁的回答让肖老师连连点头:“不错不错。”

        随即,肖老师又以她说的这番话展开,联系中西方人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文化、中西方文学的差异。

        元夏坐下时,嘴角挂着得意的笑,恰逢窗外有一阵风吹来,把她随意散落在身后的长发往傅均言那边拂。

        栗棕色的发丝扫到傅均言胳膊上,漾开细微的痒意,他不由偏头,看向旁坐的女生。

        元夏红润的唇瓣尚存笑意,美眸闪烁间流露出来的自信,让她本来就不同凡响的容貌更具吸引力。

        她似是感受到他的视线,转过脑袋看他。

        傅均言别开目光,看似不经意,如常的处变不惊,实则满目慌乱,只能垂下长睫遮掩。

        他惊觉心头有一处,比被元夏发丝拂过的皮肤,还要痒上一分。

        后面大半节课,元夏和傅均言都是比着记笔记,比着抢答问题。

        肖老师的发散性思维又强,从东方讲到西方,从孔孟二圣跳到列夫托尔斯泰,又从《巴黎圣母院》转场到《西游记》。

        元夏一心不想败给傅均言,记忆不停滚动,把在课堂上学过的、课外书上看到的、纪录片中了解的知识点通通搜刮出来,势必要在傅均言开口前说出。

        极度认真的缘故,元夏只觉时间飞逝,下课铃声打响,她率先的反应是:这就下课了?太快了吧。

        肖老师喊下课,同学们逐渐起身离去。

        元夏把钢笔还给傅均言,傅均言还要收拾东西,起身让她出去。

        叶萌萌跑近,和元夏一边往外面走,一边问:“坐学神旁边,感觉怎么样?”

        元夏回忆这节仿佛给时间上了发条,加快了它流逝速度的课,只想到两个字形容:“挺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