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王箫恨已逝,今朝凤凰情正浓三-第3/4页
是夜。
长安,慈恩寺中。
后殿。
因着今夜图意乃在灵佑,媚娘早早儿便着明和与特特被李治点了名儿,从大理寺中抽出而出,跟了一道前来的玉氏姐妹一起,把整个殿里清得干净,只留媚娘一人,坐在已然铺设上了软薄轻毯的榻上,一边随手翻着一本《琅邪王氏列记》等着英国公夫人的到来。(注,这本《琅邪王氏列记》是本人虚构的,历史上没有,为了需要而编,请大家知悉)
也没有多长时候,一身轻便,却看来依旧精神的英国公夫人便徐徐到来。
见她有意见礼,媚娘急忙从榻上起扶,这一下子可唬得左右与英国公夫人都是心慌,急忙上前反扶,更惹得李夫人连声道:
“娘娘如此恩重,倒是惹得老身不得安心了。”
“夫人这话,便是差了。”
媚娘便立在当地,握着李夫人的手,一双乌黑凤目清澈如水地看入李夫人眼底,诚恳道:
“如今大唐天下得安如斯,泰半之功,乃在英国公不顾西北艰寒,不惜性命,拼杀而来……更是夫人您每月里只报安平之信与英国公,一概不安之事一律不扰他半分之因。
若非如此,英国公便是再如何忠诚,再如何心定如石,也难免为家中诸事所扰,动了心神……
这等英识,这等明义,夫人说若本宫只是恩重,那却真是将咱们这些守在京中享着大唐天下安福的人,平日里不得半点好处照顾着英国公的无用之人,羞得无处可藏了。”
有夫李绩,李夫人自然也不会少了被称为贤内良助的机会。
不止是当今李治,便是前朝太宗在时,她也是常常受太宗恩表,扬其淑德。
然而这么多年来的赞扬与褒奖之声,却早已叫她失了那等感谢之心——原因无他,日日食甘,尚且会腻,何况这甘味之后,往往带着的,便是一番别有用心呢?
便是先帝便是今上,又何尝不是因着她有助于其夫,方才能赐此恩?
可是今日媚娘这一番言语,却是真真诚诚,半字不虚地说到了她真正值得褒扬之处,真正值得尊敬之道……
你却叫她如何不感动?
何况武媚娘这个女子,在她的心中,一直都是一个不能轻视的存在……
自然李夫人便是满心的感谢,于她而言,这样的几句话,却是比什么金银玉帛,诰命加身还更来得叫她觉得暖心暖肺,热了肝肠。
于是她便微微一湿眼,轻轻道:
“娘娘过于恩誉了。”
“这并非什么恩誉,只是想说一句,李夫人之德之功,实实在在男人们看不见,也是无奈,可主上也罢,本宫也罢,英国公也罢,甚至是整个西域雄师百万热血男儿也罢……都是看得到,看得明的。罢了,这些虚言却不多说了,多说也是无益。”
媚娘摆摆手,只是与被媚娘这几句轻描淡写补上的话暖得热泪微湿的李夫人一道携手围几而坐,然后才直接切入正题道:
“夫人如今出来,也是为难的。但如今有一桩事,却是不得不麻烦夫人警慎些,莫教落了他人的所用。”
李夫人心知媚娘此番相邀必有要事,方才又是深受感动,如今闻言,便是立时打起精神:
“还请娘娘明言。”
“夫人长媳,本宫若未记错的话,却也是系出名门的罢?”
李夫人扬眉,微轻道:
“娘娘是说……淑儿?”
“是,本宫记得……”
媚娘从案几之上,顺手拿起那本《琅邪王氏列记》,翻了几页却轻道:
“是了,竟非本宫记错,她果然是琅邪王氏书圣王右军一系之后呢……
嗯,司马参军(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曾任大司马参军,所以这里代称)一系,嫡曾孙王氏公光兴一房的嫡晜孙啊……(晜孙,就是五世孙的意思,晜,音昆)
果然,英国公是个有眼光的,李将军(李绩长子震)也是个有福气的。
主上平日里便常言,如今天下氏族兴盛之谓,其实多不过百年耳,论起来却都不若当年的王谢之家。
而这王谢之家里的琅邪王氏,那才是真正的名门高第,也是真正的士家风范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