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后路-第3/4页





        姚家得了乔明瑾的指点,生意自然是节节攀升。

        他们都有走货的经验,知道备什么货物,什么样的人又需要什么样的货物。又因为他们兄弟几个还在外头跑货,有些货物在店里卖不掉的还能往外、往远里销。

        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那些比城里的铺子稍次一些、哪怕价格稍高一些的货物也很快在各个村子里卖了出去。

        而他们回程时,又从村子里低价买回一些庄户人家自产的木盆、木桶、竹篮等木制品,或是山珍、山货、鸡蛋等等放在店里卖。

        拿货的成本低了,自然售价也比别人低,姚记的生意自开张以来异常红火。

        姚家父子几人每天嘴都合不拢。

        而乔明瑾投出的本钱虽然还没收回来,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她就按文书的约定开始拿分红了。

        她当然是很开心的。

        如此,她三个铺子一个月租金收三十五两,现在又加上每月能从姚家分得二十两花红,这样算来,她一个月就能细水长流的稳定拿到五十五两的银子了。

        就算那根雕作坊半年一年才能卖出一件成品,她也不担心没钱花用了。

        她当初投了一百两的本钱,虽然姚家全部家产未必比她多,按寻常人的做法,她可以拿一半以上的干股了。但是她没要那么多。

        她一个月要二十两要两成干股,也是仔细考虑过的。像她这样的情况,要两成真的不多。

        虽然看起来姚家前期可能一个月赚不到二十两,或者赚的钱要全部拿来贴给她,或者有时候,某个月生意极好,某个月生意低谷。

        但是她说得很清楚,她不计姚家以后家产会有多少生意做多大,她只以她最初投的一百两来算,将来若是她又投了钱,也是以她所投的本钱来算两成干股,不加上姚家的。

        这样看起来前期她是得益的,可是等到后来姚家生意做大,等姚家积累的本金达到千两银万两银之后,她这个两成干股就不划算了。

        所以姚家还是很会算的。

        当初姚平回去只一个晚上,一家子便商量好了。

        他们家相当于借别人的势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她这个投资者又不分他们的家产,还贴上不少的好点子,这等好事哪里去找?何乐而不为?

        所以自两家签订了文书之后,姚家便跟乔明瑾联系紧密了起来,偶尔会带一些吃用的过来给她们娘俩。

        当然这个事除了乔明瑾并无人知晓。她总要留一些后路。而明琦和琬儿见了,也只以为姚小哥是来讨水喝的。

        她也不担心姚家人会欺瞒她。

        那姚家短期内还要靠着她出一些主意的,他们家又没出过读书人,也没什么见识,还得靠着她出些生财的点子。

        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她也不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