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后路-第2/4页





        接着乔明瑾又指点他们往当铺去专门买一些别人死当的旧衣,然后拿回家桨洗翻新,运到临县的乡镇去卖。

        那当铺的衣物也不是太旧,最码也是六成新以上,不然当铺也不会收。能当到当铺里的衣物,一般也是比较好的衣物,或是皮子,或是绸衣锦锻。

        没听说哪个当铺收粗布棉衣的。

        当铺一般也瞧不上衣裳这门生意,不仅要有专门的人来打理,还要腾出地方放置,若是没人买放得久了,还要遭虫蛀。

        所以见到有人专门来买,两相便利之下,也只在典当价格上加高了一点价钱就痛快地卖给了姚家父子。

        父子几人把衣物拿回家桨洗翻新后,起码又有了**成新。

        也没定太高的价格,只在买价上加了两成。相比于买这样一件新衣的价格实在太实惠了。

        有些庄户人家在布店买不起成衣的,或是有些小户人家想着在过年过节时、或是有访客的时候能有件好衣裳打点门面的,瞧着这与新衣相差无几的成衣,价格又能接受,便很是爽快地掏钱买了下来。

        很快那一车旧成衣便在临县抢购一空。

        又是大赚了一笔。

        父子四人高兴万分。

        乘胜追击。在回程的时候又在临县的几个当铺把所有典当的旧衣都买了下来,回来后桨洗翻新,又以同样的手法卖到青川县或是别的县镇……

        如此捣腾几回,很快就攒了一笔钱。

        后来,乔明瑾看旧物翻新大为可为,又指点父子几个专门到旧货市场,或是要搬家换宅的人家那里把人家不要的旧家具、旧门窗板材、旧书、旧花盆、石料什么的统统都淘换来。

        回家翻新了,再把他们卖到需要的人手里。

        那些旧的家具,有好的木料的就卖给木匠铺子。那些木匠寻一些好的板材可不易,东西旧了,他们可以翻新,或是改大为小。

        比如把大的、破损的紫檀屏风改成小的板材做成梳妆匣子,再精雕了牡丹花芍药的,再上了颜色,谁还能看得出来愿来是什么模样?

        一个紫檀木的梳妆匣子,还怕没人买吗?

        那些旧货全部以旧翻新,或是改头换面,很快便又以更高的价格卖了出去。

        只一个月功夫,姚家又相继买了两辆马车。

        一人在家备货,三人分头往不同的地方去。有了马车,不仅回程便利了,还能及时补货了。

        就在上个月,姚家已是在青川县租了一间小门面开起“姚记杂货铺”来了。

        圆了姚家三代人要开铺子的愿望。

        开张那天,乔明瑾没去。

        据后来姚平跟她讲,他父亲在鞭炮声中泪流满面,一整天坐在柜台前还舍不得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