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七章 百家起于民,自当用于民!(求订阅)-第2/3页



  “还会设一个博士学宫宽慰你们?”

  殿内陷入漫长沉寂。

  就算是能言善辩的吕卓、相晁,此时也垂下了头,不声不语,只是在脑海中思索着秦落衡所说的话。

  若他们这一派为治国之学。

  容得下其他吗?

  最后。

  他们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容不下,不敢容。

  他们若是因乱国,得以实现治国,定会担心自己会重蹈覆辙,所以必然会对其他学派无比警惕,为了以防万一,恐真的会如秦落衡所说,诛杀论敌,杀之而后快!

  他们脸上不由露出一抹惧色。

  秦落衡道:

  “问题其实已明了。”

  “继续执着治政之道,对百家而言,完全是死路一条,你们没那个条件,也没那个能力,更没那个基础,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当变则变,诸子的思想并不仅仅只有治国之政,还有为民之政。”

  “诸子思想取之于民,自当用之于民。”

  “在我看来,百家大有可为!”

  众人对视一眼,齐齐起身,朝秦落衡行礼道:“请秦博士上座,指点我等。”

  秦落衡眼皮一跳。

  上座?

  他看了眼自己署房,也是大致明白了。

  署房本就是博士一人一间,署房正常情况,除了博士,还有对应学派的学士及博士的门人,他们自然不能跟博士平起平坐,所以署房内博士的位置是要高于四周的。

  只是......

  他一医家博士,初来乍到,坐其他人头上,似乎有点欠妥。

  迟疑片刻。

  “诸位如此高抬,那我就却之不恭了。”秦落衡朝四周回礼,随即迈步走回自己原位,端正的坐了下去。

  他居高临下的望着下方诸博士。

  平静道:

  “诸位如此厚爱,我就厚颜多说几句。”

  “百家想继续留存于世,甚至想发扬光大,就必须改变观念,这自然不是让你们篡改诸子思想,而是要与当世实际情况结合,在我看来,诸子的主张,在当世依旧十分畅行。”

  “治政不行,那就换条路。”

  “百家主张从不局限一条,也不当拘泥于一条。”

  “诸子先贤为天下提出过很多主张,有的适合战时,有的适合和平时,眼下天下已定,百家自然不能再盯着战时主张,而当盯着和平时的相关主张。”

  “在我看来,百家和平时期的志向总纲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诸子先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百家出于民,兴于民,自当用于民。”

  “为民才是百家根本!”

  “诸子生活在大争之世,天下裂土分封,因而主张大多是治政,对太平场景未有过多涉猎,即便有,也是浅藏辄止,诸位生活在统一国度,却是能以此为契机,完善自家学说,让自身不再有局限。”

  “这岂不比逃避更有意义?”

  “还请秦博士细说?”相晁作揖道。

  秦落衡道:

  “就拿墨家而言。”

  “墨家精通涉猎的方向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便是‘义’。”

  “在我看来,墨家完全可以把义,从战时的小义,延伸到为万民立命,救助帮扶万民的大义上。”

  “此话怎讲?”相晁问道。

  秦落衡笑着道:

  “战时,墨家的义是‘行侠仗义,惩奸除恶、除暴安良’,这能帮助的人有多少?至多不过数百。”

  “这在战时自然是义举。”

  “为民除害!”

  “眼下天下已经一统,大秦治下民众足有两三千万,墨家的目光还只局限在帮助数百人的义举吗?”

  “这岂不目光狭隘了?”

  “而且仗剑杀人本就于法不合。”

  “自不能推崇。”

  “但墨家的义便只能用在杀人上?”

  “我看未必。”

  “墨家精通各种奇淫巧技,眼下大秦大兴土木,咸阳附近便有帝陵、直道、驰道,且不说还有各地的水利,这些土木工程,都需要用到大量人力,若是墨家能改良工具,提高搬运、施工效率,岂不是能直接惠及数百万人?”

  “这难道不是在为万民立命?”

  “墨家有惠及万民之功,民众又岂会不高看几眼,到时有万民作为支持,你还担心墨家不能兴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