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三)改革-第3/3页





        降央卓玛从贵族家出来后,学会了一些贵族的东西,她是新庄主了,必须有自己的规则,而制定规则是当权阶层一直在奋斗的事,这些贵族,终其一生都只是为了谁制定规则这个事再努力和斗争。她现在是这个庄园的规则制定者,每个人都必须为这个新规则作出态度上的改变和承诺,这就是一朝君主一朝臣的缘由。她毫不理睬什么平等,也不欣赏旧交情。道理很简单,她要让所有人明白她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和必要性。

        “送给村里老人协会的农牧产品怎么处理的?”次仁旺久老管家问,“每季度,我们都给村里的老人送奶酪、羊肉、玉米面。”

        “我们庄园可不是救济院。”降央卓玛说,“我得挺过创业之初的这段时期,以后有条件再说吧。尤其是玉米面,庄园以后不生产了,这个就算了。老人,他们有自己的子女可以赡养,没必要庄园出面帮助他们。”

        降央卓玛觉得这种事是陈腐的人道主义,颇为反感。她自己也是一个可怜人,谁来帮帮她呢?没人,连她的阿妈和小弟都懒得管她,叔叔们也没为她声讨过东赞府一次,都是她一个人在折腾。

        各方面都压缩开支,有些方面甚至是鲜为人注意的细节,比如:什么时候才能开灯;工具的保养和磨损问题。这点小钱都计较,雇工们感到很恼火。

        对于文成庄园说,这点小钱,凑成一个月,每月可以省一千元左右。改革之初,建设现代化厂房需要很多钱,降央卓玛自己也缺钱,她除了向老爷子要点支持、银行的农场产业扶贫基金低息贷款外,也急迫地在庄园管理压缩开支。

        降央卓玛这样的威权很容易得罪一些人。那些人拿降央卓玛没办法,他们找村官拉丹珠算账去,很快拉丹珠就被调走了。

        改革向来都是大手术,对于国家和庄园都一样。

        新的养殖场被设在南坡,跟文成庄园差不多一个高度。圈地划定后,西部牧业的资金陆陆续续到位,新的厂房很快动工建设,韩盛工程师重点负责现代化厂房的建设,王阳明负责培训新员工,到外地参观厂房,学习电脑化操作等等。

        拉拉也得学习现代化的管理。工作有了更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都配备了有经验的师傅,每个小组被要求至少完成本组任务,至于如何分配工作,工头决定或者协调。每个季度评奖,给最优秀的团队发放额外的奖金。

        留下来的雇工们不得不干得更艰苦,比以前苦多了,因为参与厂房建设,他们得帮忙做那些额外多出很多细碎的工作,但是他们都认命了,因为他们被告知将来的现代化的生产会让人更轻松,将来的工作会由机器替代,人更自由,他们甚至可以自由调节工作时间,只要小组能完成任务就成。当然这样的工作也意味着不需要那么多人,机器正在抢夺劳苦大众的饭碗。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开始感到自卑和愤怒,不过,他们也很快认清形势。当他们认命的时候,也是知足的时候。现在新的秩序生成了,新秩序的破坏性不那么大,还有一些地方比先前更令人满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