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率先入关(二)



        秦王子婴一投降,就成了烫手山芋。

        杀了投降的子婴,就会丧失关中人心。

        不杀子婴,又表现不了坚定的反秦立场。

        如何对待子婴,真是伤透了刘邦的脑筋。

        刘邦犹豫不决时,将领们首先跳了出来。

        将领们一路打仗,太辛苦了,又觉得一直受秦王朝的压迫,总看秦王子婴不顺眼,提出自己的意见,应该立即杀掉秦王子婴。

        猛将樊哙更是表现积极,嚷嚷着杀掉秦王,如果不杀掉秦王,我们的努力有何意义。

        看着场面即将失控,刘邦反而清醒过来。

        兄弟们,不要吵闹,听我慢慢讲来。

        刘邦表示出胜利者的宽容,不杀子婴。

        兄弟们,我决定不杀秦王,不要小心眼,要像我一样做个仁义的长者,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宽厚容人;再说人家投降了,再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刘邦先入关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权重望崇,他一发话,自然无人敢于反对。

        杀不杀秦王,其实无所谓,我们只是发泄下情绪,吓唬吓唬这个曾经的统治者。

        刘邦见无人反对自己的意见,就把秦王交给手下主管官吏,直接向西进入咸阳。

        注意,不许伤害秦王,要好好招待他。

        对待投降的秦王,可以看出,刘邦不仅是仁慈的长者,更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合格的政治家,就是要时刻着眼大局,任何时候都不能感情用事,要以利益为重。

        秦朝灭亡后,最大的敌人,已非子婴了。

        秦王子婴虽然投降,毕竟做过秦国的大王,有影响力,不杀秦王,就在最大程度上团结了关中子弟,便于自己在关中为王。

        刘邦一入咸阳,就做了正确的选择。

        但所向无敌的人,也抵挡不了糖衣炮弹。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后,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花了眼,想不到的富丽堂皇。

        官兵们跟着刘邦进入秦朝宫殿,见到秦宫室中的珍奇古玩、金银财宝,不禁眼花缭乱、馋涎欲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好像都没见过,真是妙不可言呀。

        大家都知道,好东西要靠抢,惊奇之余便肆无忌惮地你争我夺,这是我先看到的,谁和我抢我就和谁拼命,闹得不可开交。

        一路西征,大家都劳苦功高,自然要得到应有的犒赏,刘邦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将领们心领意会,也是告诫士兵们,抢点东西无所谓,不要伤人,否则严惩不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