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率先入关(一)



        南阳招降的示范效应成效显著,刘邦西征一路畅通。

        秦地父老深受秦统治之苦,秦地官吏纷纷效仿南阳郡守吕齮,争先恐后地向刘邦投降,刘邦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刘邦西进顺利,招降纳叛起了很大作用。在约降之策的鼓动下,秦地官兵纷纷投降刘邦,调转枪头,尾随刘邦进军咸阳。

        约降之策固然好,但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刘邦的实力,才是一切胜利的基础。

        自身实力,才是一切事业腾飞的基础。

        如果你毫无实力,就要求地主老财把所有家当都交给你,人家不仅不会给你,还会鄙视你,顺便把你打了个青皮脸肿。

        俗语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刘邦的胜利,也离不开项羽和赵高的鼎力相助。

        本来刘邦带领杂牌军西进,尽管很想最早进入关中,但是底子薄,任务重。虽然打了一些小胜仗,对大局也是于事无补。

        刘邦站在山头上,看到重重险关要隘,长吁短叹,我虽然有天命,但是我能第一个赶到咸阳吗?哎,自己都没有信心。

        看到刘邦老哥一筹莫展,项羽大喊,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我来帮你,我去消灭秦王朝的主力军团,保你一切顺利。

        项羽说到做到,在巨鹿之战中大显神通,大获全胜。

        秦王朝主力一失,秦王朝大势已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秦王朝马上要完蛋了,赶紧点,该跑路的跑路,该跳槽的跳槽。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听闻秦军主力惨败于巨鹿,不想给秦王朝陪葬的人,争先恐后投降刘邦,生怕抢不到位置。

        刘邦大人,求求你,接受我的投降吧。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刘邦率领数万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所到之处纷纷改旗易帜,换身衣服,转身直逼武关。

        这时,刘邦的军队,已由几千变几万了。

        武关,自古以来便是从河南东南方向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它与东面的函谷关、北面的萧关、西面的大散关合称“秦之四塞”,皆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易守难攻之地。

        秦王朝的核心地带是关中,关中有四道牢固的大门,分别是东方的函谷关、东南方的武关、西方的大散关和西北的萧关。

        关中之地,顾名思义,就在这四道关口中间,关中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关中周围,四道险关,关中平原,沃野千里。

        毋庸置疑,武关崖高谷深,狭窄难行,险峻非凡。

        想攻下武关,不崩掉几颗门牙,几无可能。但刘邦进攻武关时,并未遭遇想象中顽强的抵抗,轻轻松松就破关而入了。

        原因很简单,不是刘邦是赤帝之子,借用神力打败人类,而是秦王朝内部,总是毛病不断,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