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歪打也能正着-第4/4页





        郝仁冒出这样的想法,不是病急乱投医,穆言对于行业的理解,以及对读者关注点的把握,都给郝仁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媒介从业多年,手上的媒体资源能为企业提供曝光渠道,再合适不过了。唯一的欠缺就是品牌策略方面的一些经验,这点借助广告公司可以得到暂时解决,后面再徐徐图之。

        但,只是郝仁单方面的合适还不行。

        穆言,今年25岁,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就职南方报业四年。文字功夫扎实,眼光毒辣,头版头条的常客,算得上报社的一只笔杆子,在圈内口碑极佳。

        眼看这四年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走,穆言心里却没有任何得意,反而有一丝丝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互联网的兴起,虽然纸媒依然是目前严肃报道的第一战线,但用户的获取资讯的习惯在朝网络迁移,这样的变化几乎是不可逆的。

        穆言这样学院派出身的媒体人,有种融入大时代,书写大篇章的使命感和情怀,郝仁的那句成为中国制造蜕变的亲历者,对她是有吸引力的。

        穆言摩挲着郝仁的名片,暗暗下了一个决心。

        新一期的报纸刊登了一篇名为《到中国智造的路还有多远?》的专题文章。穆言在里面呈现了珠三角近十家企业的高管对中国制造的担忧,最后她总结道:

        1990年,我国制造业比重占到全球的2.7%,位居世界第九,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但是,大就一定实力强吗?我们有多少核心部件需要进口?单靠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没有在技术与研发领域的厚积薄发,我们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中国制造还能走多远?

        换一条困难的路走,多艰却很值得,做一个亲历者主动迎接,远远比等待挑战的来临,更有勇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