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三
陈嘉道:“前三关是从上到下,眉毛中间的印堂,两乳中间的膻中,肚脐下面的下丹田,这样是前三关。
很可惜,现在修道的没有几个是真正南教的人,东南西北四家的也渐渐忽略了做功夫的过程。
上升以后必定要下。到这个时候你不想睡觉了,因为精神饱满而不想睡觉。
前三关很难降下来的话,你过了这一关,身体就重塑了。这个气降下来就叫走前三关,降下来以后周流,叫做小周天。”
陈嘉停了下来。
“恕我愚昧,前三三我不明白。”高山再次作揖道。
“止,止。”陈嘉挥手道。
高山见此只得作罢,真法难得,陈嘉已为自己开示许多,此刻高山心里没有半点轻慢,对陈嘉深表崇敬和感激。
陈嘉走到高林面前道:“高林道友,你听过孔子的一贯 道吗?”
高林一愣,一贯 道他自然听过,陈嘉这问题让他觉得有些不适,但是自己虽听过,但不懂,高林作揖道:实在愚昧,在此向大禅师请益”。
陈嘉道:“《论语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陈嘉看向高林道:“你可知孔子的一贯 道?”
高林道:“在线拜入北家不久,尚在格物阶段,属实不懂孔夫子谓之:‘一贯之道’”
陈嘉道:“在教室里,曾参经过孔子的前面,于是孔子便叫住他:‘参!’曾参听到老师叫,回过头来,于是孔子便告诉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说,我传给你一个东西,一以贯之。这一以贯之的是什么呢?
如果说是钱,把它贯串起来还可以,这‘道’又不是钱,怎么一以贯之呢?但曾子听了这句话以后,打了个拱说:‘是,我知道了。’孔子讲了这句话,自己又默然不语了。
同学们奇怪了,等孔子一离开,就围着曾参,问他跟老师打什么哑谜呢?夫子又传了些什么道给曾参呢?曾子没有办法告诉这些程度不够的同学,只有对他们说,老师的道,只有忠恕而已矣。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对人尽量宽恕、包容。就此便可以入道了。
曾参讲的对不对呢?有问题!那不叫‘一以贯之’,该‘二’以贯之了,因为一个忠,一个恕,岂不是二贯?明明孔子告诉他‘一以贯之’,为什么他变出两个——忠恕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你明白吗?高林?
”
高林道:“不明白,还请大禅师开示”
陈嘉道:“所以说我们研究孔子的心法,这是一个讨厌的问题,因此只有借用别家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