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游圃猎苑-第2/4页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宋徽宗在‘丰亨豫大’的口号下大兴土木。他对绘画有些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建于元代的古典名园狮子林有个景点叫立雪堂,蕴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门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颐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四岁便在开封收徒讲学。一次,他的学生杨时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访并求教老师。时正隆冬,只见程颐老师正在厅堂内闭目养神,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实是佯睡观察。两位弟子见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静候。不期,天始降雪,两人冒雪静待,等了好长时间,程颐才睁开双眼,只见大雪已埋没学生的脚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
“‘避暑山庄’位于热河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宫墙周长约20华里,比颐和园大了近一倍。宏伟美丽的园林和园外汉、蒙、藏等不同民族风格的寺庙使热河成为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的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早期王氏拙政园,有文征明的拙政园‘图’、‘记’、‘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广袤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三十一景。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王献臣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可分为四个景区。”
“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拙政园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