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衣冠上国-第2/4页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世人这样形容昭君的容貌:‘柳叶细眉入云鬓、美目流盼星光动、面衬桃斑白里红、随便朱笔点绛唇、纤指似葱捻花轻’,但昭君有一个缺点是但是肩膀有点窄小。于是她经常披着毛皮制的斗篷,由于皮毛的蓬松,不但使她的削肩得到了隐藏,还因为雪白的围领和鲜红的斗篷衬托,反而更映得她五官秀美,眉目如画。”

        “赵飞燕:留仙裙事件当事人。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靓女。据记载飞燕体态极其轻盈,每当她纤腰款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迎风飞舞时,好像要乘风而走一般。有天她穿了一件云英紫裙来到太液池边,在笙歌鼓乐中翩翩起舞,突然间狂风大作,像风筝一样飘起来。于是成帝赶紧叫乐师们拉住赵飞燕的裙摆,免得他被风吹走。待风停时,发现赵飞燕的云英紫裙竟被抓得皱皱的,从此宫女们盛行穿折叠出褶皱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

        “竹林七贤:南朝士人的服饰。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表现为打破传统,突破束缚,汲取各民族的菁华,呈现出一种创新、开发的风格。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等名士崇尚自然,任性放达的人格魅力,以及身着大袖宽衫、巾字、披发等行为,都对南朝人士的服饰风尚产生了重大影响。”

        “貂蝉:耳坠创新者。古时候,人们讲究‘耳大如轮,眼大有神’,注重以貌取人,认为耳垂小了是没有福气的象征。貂蝉耳垂小,怕自己美中不足,让董、吕二人看不上,使密谋落空。她想办法弥补,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良法,在家中拿了些碎银子,叫银匠给自己做了一对银耳坠,挂在耳垂上。这样过了不久,耳垂果然变大了,为她的美容又增添了不少姿色。从此,戴耳坠传到了民间。”

        “谢ling运:谢公屐的创始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拓者谢ling运的‘谢公屐’,是中国鞋史上用姓氏命名的有名鞋类之一,主要是的特点是不滑,前后的钉子都是活动可取的,上山时拿掉木屐的前齿,下山时拿掉木屐的后齿,以保持重心,这样即便是在陡峭的山林行走,也如履平地。”

        “杨玉环:石榴裙的推手。在唐朝时期,石榴裙是极受年轻女子青睐的一款服饰。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是穿这样的裙子。既然名为石榴裙,那么颜色自然如石榴般鲜红,而且除了红色再无其余杂色,穿着石榴裙的女子被这红色一衬,更显得俏丽动人。杨贵妃又总爱穿着石榴裙,所以群臣们跪拜的多是穿着石榴裙的杨贵妃,于是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

        “武则天:私人订制的铃铛群。武则天年轻时体态丰盈,到中老年后,也许是生活滋润,不可避免地像当今很多妇女一样发福了。虽说当皇帝出行时常有代步工具,但总有得亲自走路的时候,肥胖给她造成的不便。由于太胖,腿几乎紧贴绸缎,总会发出‘哧哧声’,又烦人又尴尬。女皇脑袋一转,感觉事情不简单,突然第六感来袭,可以在裙摆上挂上铃铛,这样就能掩盖那烦人的声音,换之以清脆之音。于是命人设计,后来这种样式亦传到民间。”

        “苏东坡:东坡帽的代言人。苏东坡性格豪放,为人潇洒,不拘小节,喜欢宽松。他爱与朋友谈诗议文,看书作画,品茶饮酒,而且经常穿着便衣串门走户。为了衣着穿戴便利,宽松舒适,他不但经常内穿和尚的衲衣,外套长袍,而且还为自己设计了一种筒高沿短、脱戴便利的高帽子。由于自身的人格和气质魅力,他的这种穿戴方式,形成了一种自然高雅的学士文人的风度之美,引人注目,人皆欣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