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民食为天
冷剑利刀四人扬威海外,从卡拉国武林盟回国后,继续与洪武宗一道,巡查华夏武林盟旗下产业运营情况。
这日,洪武宗与冷剑利刀等人一行,来到南凤派下属南琶堡,在隶属武林盟产业的骚墨客栈用餐之余,顺带考察餐饮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洪武宗与冷剑利刀五人分别点了一份大盘牛肉馅水饺、一份切片猪肘火腿、一份清汤涮羊肉、一份红烧豆腐,然后每人点一份八宝饭,便一边用餐,一边闲聊起来:
“我们今天点的这些菜饭都有些来历,你们都知道它们的典故吗?”洪武宗以筷指指着眼前菜饭发问道。
“这个饺子历史来由我知道一点。除了我们今天吃的牛肉馅外,还有常规的猪肉馅,羊肉馅,以及根据个人喜好,用其他动物肉馅包饺子。”冷有火夹一个饺子蘸着陈醋,边吃边说道。
接着讲故事道:“相传,在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嗯!这个火腿正宗,咸甜相宜,余味无穷。”剑有亮嚼着火腿,赞叹道。
继续说道:“火腿亦有故事。相传火腿是宋朝名将宗泽发明的。宗泽很受百姓爱戴,有一次宗泽率军打了个大胜仗,许多老百姓都自发的抬着肥猪去犒劳军队,一时猪肉太多了吃不完,宗泽就命令士兵将猪腿割下来腌制。由于腌制的生猪腿不便于行军携带,所以就把它晒几天然后再风干,这时的猪腿易于保存、携带,并且颜色如火,被人们称为“火腿”。火腿是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华,香味浓烈,并且便于贮存和携带。”
“不错,这个涮羊肉的汤味浓郁,羊肉鲜嫩。”利有星用自己面前的调羹舀了一勺涮羊肉和汤品尝道。
然后说道:“涮羊肉是人们们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因为吃法简便、味道鲜美,所以深受欢迎。蒙古人最爱吃牛羊肉,传说忽必烈率部南下远征,用膳时想起了草原勇士都爱吃的“清炖羊肉”,就传令下去。这时探子回报有敌军正在赶来,饥肠辘辘的忽必烈马上催促厨师,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灵机一动,将羊肉切成薄薄的片,在开水里涮一下,拌点辣子和盐呈了上去,忽必烈狼吞虎咽,吃的大汗淋漓,对厨师赞不绝口。饱食后率军出击,大败敌军。回营后和众将讲起中午吃的羊肉,众将也馋涎欲滴,于是命厨师如法炮制,厨师这回又添加了野葱和韭菜花等各种调味料,吃起来更加鲜嫩可口,并赐名为‘涮羊肉’流传至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