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琉球三国王(二合一)-第3/4页
长期以来,不只是琉球,包括大明周边的所有国家,对大明在海洋方面的认识,就是有海禁和走私这两个印象。谁能想到,大明突然之间就冒出这么多的巨舰。
而对于大明所有的藩属国来说,大明一向都是以面子为至高无上需求的。言必称礼义廉耻、广传教化,从不会对藩属小国无端用兵。
也正是因为这些固有的错误认识,才让琉球三国国王有了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容留倭寇的事不会走漏风声。才会让他们以为,即便大明兴师问罪,也会秉承先礼后兵的原则,从正面登岛搜查。
哪知道如今的大明早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大明的军队,不会再被那些狗屁的礼教束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而在朱元璋时代因为战斗力问题不得不封闭起来的海路,也已经因为永乐大将军炮、永乐步枪和无数艨艟巨舰而完全打开。
此时此刻,武宁等三人就算用大脚趾豆儿也能想明白,这些从南边上来的战舰代表着什么。从琉球岛东侧藏匿倭寇的地方到浦添,当然是走岛南边更近一些。
事情败露,想强撑都撑不下去了,中山王武宁“噗通”一声带头跪在甲板上:“天使开恩,天使开恩啊,琉球地寡人稀,实在难以抵挡倭寇来袭。不得已之下,才选择忍辱负重……”
“本官并非天使,中山国主不必多言。”刘显仁打断武宁的话,目视着南边舰队过来的方向,语气冷冷地道:“琉球藏匿倭寇一事,具体缘由如何,又是什么目的,这一切都等审讯之后再说吧。”
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人性的光辉了。北山国王攀安知第一个被求生欲打败,甩锅道:“将军明察,北山在琉球国力最弱,常被中山和南山欺压。这次就是因为武宁和汪应祖逼迫,才不得已同流合污,小王若不答应他们,北山就要被灭国了,请将军明察啊。”
琉球三山王国中,北山的确是最弱的,攀安知甩这个锅毫无压力。接着南山国的汪应祖也不干了,他也想甩锅呢:“小王也是一样,被武宁逼迫答应此事,否则他就要联合南边宫古的与那霸势头攻打南山啊。”
中山王武宁想要反驳,可一时之间又找不到理由。与倭寇达成协议的事,也的确是他牵头,并且威胁利诱另外两人答应下来的。
不管从事实来说,还是从眼下的局面来说,这两个家伙肯定要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了。那就索性什么都不说了,先看看明军最后会审出个什么结果,反正就算要支付利益求饶,也是自己能给出的最多。
“来人”,刘显仁听着他们相互攀咬,却感觉有些聒噪。摆摆手叫来几个士兵,吩咐道:“天色不早了,先请三位国主去舱室休息,该吃吃该喝喝,一定不能怠慢了。其他的事情,还是等司令员回来后,审讯过了那些倭寇再说。”
琉球的具体情况,他早已经听詹闶讲解过了。这两个人说的,也许在一定程度上确有其事,但更多的肯定还是为了利益。
小小一座海岛上,分割成了三方势力,连正规的军队都没有。三国十七城的武装力量全部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这样的军事力量比较下,想要覆灭其中一国可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被威胁就顺从收容藏匿倭寇,理由实在太过牵强了。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琉球北、中、南三国都向大明进贡,是大明的藩属国。遇到这样的事,为什么不向大明禀告求援,反而却加入其中了呢?
当然了,如果按照实际情况论。站在琉球本地的角度上来说,自己打不过倭寇,向大明求援又无法保证事后不被报复,反而还要多搭上一笔给大明的好处。
两相比较之下,划出一块地方来接受倭寇藏匿,既能保证琉球的安全,还可以得到额外的好处,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他们的选择本身没错,错就错在不了解大明的具体情况,以为大明还是从前那个封禁海路、闭门不出,只会自己跟自己玩的老旧帝国。
世事无常这个词,怕是琉球三山国王这时候脑子里最深刻的感叹了。大明有如此强悍的舰队,这舰队还跨海而来不讲常理地先兵后礼,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以前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