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意孤行
原来完颜亮曾在正隆二年削降封爵,存者二品以上,死者一品,参酌削降。公私文书中,甚至墓碑上,只要有王爵字样的,限期毁抹。这也是为了南伐做准备,以免高爵显位激发野心。
只有尚书令温敦思忠没有降封,反而加封金国惟一的广平郡王,并赐玉带。降爵时又规定百官不封妻,而温敦思忠的次室又封为郡夫人,以示恩宠。
本指望能在关键时刻思忠能挺身而出,大手一挥支持自己,引领朝廷言路顺风顺水。没想到南辕北辙,风向突变。
思忠看出来完颜亮的恼怒,毫无惧色,更无愧色,道:“老臣历事四朝,位至公相,如果有利于国家,死而无憾。”
这时马钦抢前几步道:“陛下、太师不必多虑。听我细细讲来,保管陛下、太师喜笑颜开,疑虑顿去。”
思忠见马钦上前,呵斥道:“你什么玩艺儿!谁让你来的?胆敢在这里插话!”
马钦道:“皇上特诏我进殿议事,你不同意?”
完颜亮道:“朕因马钦熟知宋事地理,故特诏咨问。”示意马钦接着说。
马钦得意道:“太师无异意,臣就接着说。臣在宋国时,尽知宋国兵将,甚是不堪一击。金国将帅有勇有谋,作战亲冒锋镝,身先士卒,将士们看到谁敢惜死?宋国不然,还有一堆说辞。江南将帅才能不及中人,每次出兵,必身在数百里之外,谓之持重;督战军队,派换将校,就派一个小兵拿着一纸文书发令,谓之调发;制胜的决策全都委派给偏将副职。若是侥幸打赢了呢,就锣鼓喧天,飞驰报捷,还没有一次不虚报战绩的。诸军统帅各自为政,彼此争功,互不配合。宋国国策也怪,微功就有重赏,犯了大罪也不杀。当年没有亡国,已是天幸。诸将帅之间还谁都不服谁,处理起关系来就是和稀泥,谁也不肯得罪,苦了属下将校。要不然李成、郦琼、孔彦舟、徐文、郑建充、施宜生,还有不才,怎么都叛宋归金了呢,在宋国受气,在金国个顶个的受重用。在宋国都是祸害,在金国都是人才。那些在宋国过着好日子的统帅们稍不顺心合意,就会倚势要挟。宋国皇帝都得哄着他们,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宋国皇帝特别不愿意打仗,宁可讲和。和金国比起来,自家将帅更难摆平理顺。刚才太师说我国名将凋落,宋国也一样,活着的也老朽无能了。所以陛下、太师一点不用担心,宋国军势怯弱,都是败亡之余,惊弓之鸟,虚空之弦就能吓掉下来。我看平定江南一年都用不上,一个月就差不多了。我保证只要我大军一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宋国必闻风丧胆,赵构一准又跑了。这回跑到天涯海角都不怕,有臣在,臣尽晓道路,赵构想往哪逃,臣都能为陛下捉至帐下。当年我若在梁王军中,早就抓到赵构了,还容他逃到海上去?只是如果臣抓到赵构,不知……”
马钦话没说完就被思忠一巴掌推个趔趄。
“靠后!哪哪都有你!小嘴天天叭叭的,就你能得瑟,到处臭显摆!”思忠厉色骂道。思忠还不知道马钦对宋国军队的那番高论都是从郦琼那里听来的。
这时高桢上前又要弹劾,倒被马钦拦住:“说正事呢,别捣乱。”转身对思忠道,“皇上特宣召我进殿,我不能像有些人似的占着茅坑不拉屎。我既食君禄就要为君尽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