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2 韦爵爷为朝廷弄钱的计划】-第5/6页



  另外一点就是商人地位的逐渐崛起,以上述税监高寀为例,他来到福建后代表的是皇帝在此征收赋税,哪怕是横征暴敛,拖欠钱财,作为士农工商里最低等级的商人哪里敢和天子使者叫板。

  当然了,那是以前的商人,开海之后这些商人在不能忍受欺压的情况下,直接前往官署要求高寀还钱,虽然这件事因为高寀直接派人镇压殴打商人,烧毁民居,劫持福建都御史袁一骥的无耻行为下作罢。

  但是大量商人敢于直面官府申讨公道,足以说明商人地位的崛起。

  明朝其实始终都有官方垄断贸易,但民间是不能下海的,其他国家想与中国贸易必须称臣以后进行勘合贸易。

  而隆庆开关就是在南方的几个部分地区允许民间交易。

  由于民间开始可以安全的和外国做买卖,自然明朝的商业开始飞涨。

  再加上明朝商业税比较低,经济发展很好出现了一种诡异的“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并没有形成资本主义,明朝离资本主义还差的远。

  下至民间上至国家都没有那种意识,如果偏要说资本主义萌芽那也就江南部分地区,而且最打脸的是清朝的乾隆时期也出现过“诡异的资本主义萌芽”。

  乾隆年间的资本主义萌芽规模甚至规模比明朝更大,但是相比政治环境乾隆中后时期比万历更差。

  即使乾隆时期商业更发达,由于政治更加腐败,相比万历时期从上倒下几乎都忙于剥削。

  乾隆为了收取贡品,整个国家不但下面官员强取豪夺还变相的破坏了所谓的“永不加赋”,官员几乎把百姓盘剥压榨个光。

  主要因为明朝的诡异式资本主义萌芽,在没有制度的支撑下,是很难出现资本主义,如后来清朝。

  无论如何隆庆的开关为明朝财政增加收入,还是有积极影响的。

  隆庆开关后中外交流更加频繁。

  这其实比简单的增加财政更大的影响。

  来华的人越来越多。

  无论处于什么目的,西方很多先进的装备和较为中国更完整的知识也是在隆庆开关后传入。

  如红夷大炮,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学。从1607到1628之间就翻译很多如,。并印制了“坤舆万国图”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本可以为整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明政府政治越来越乱和其他各种原因,最后在崇祯时期,1627年到1644年,这段时期,又闭关了,对外交流减少。

  明朝晚期其实经历了一个“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崩溃”的过程。

  所以“隆庆开关”与明朝的覆亡,是有关系的。

  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自1572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7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共计约5亿两。

  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海外各国欢迎,但是许多国家因缺乏明帝国必需的商品,无法进行商品互换交易,所以只好用白银来支付,以致引起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而明朝是“银本位”的国家。

  白银的过量流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物贵银贱。

  这就意味着通货膨胀。

  白银是一种稀有金属,但它本身并不是财富。

  当数以亿计的白银从海外源源不断地流入明帝国后,并没有形成新的购买力,创造出新的价值,更没有促进创新,而是被集中到少数商人与权贵手中。

  而这些银子被他们用来兼并土地、购买房产,或就窖藏到地下。

  这使得土地和房产价格变得异常昂贵,普通百姓根本就买不起,于是土地、房产进一步集中到权贵手里。

  当明帝国出现”物贵银贱“的通货膨胀后,对外贸易开始萎缩,海外白银流入明帝国的动力开始下降。

  于是在崇祯初年,完全关闭海关之后,就出现了白银流入不足的问题,导致明帝国迅速跌入通货紧缩的泥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