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2 韦爵爷为朝廷弄钱的计划】-第4/6页
福建全省官民多次投诉,终于引起万历重视,于万历四十一年撤掉了高寀,并且为了安慰民心,下诏减免了三分之一的关税,并且后续四十三年又下诏减免。
万历四十一年,上采诸臣议,撤案珰还,诏减关税三分之一,漳税应减万一千七百。当事悉罢五关杂税,独以洋商罗大海之重利。即不减犹可支持,仅三千六百八十八两,然不可谓非圣世洪洞之恩也。
万历四十三年,恩诏量减各处税银。漳州府议东西二洋税额二万七千八十七两六钱三分三厘,今应减银三千六百八十七两六钱三分三厘,尚应征银二万三千四百两。
隆庆开海影响的方面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福建本地商民的影响;第二是对来华贸易的洋人的影响;第三是对大明政府的影响。
从第一点来看,福建本地商民在开海中是受益极大的一方,众所周知福建多盐碱地,很难依靠种植粮食致富,土地贫瘠决定了这方土地不会太过富有,但是开海之后对外贸易利润能达到十倍之多,于是福建本土百姓纷纷出海,哪怕是船引限制,也抵挡不住私人出海的野心。
大家前赴后继冲向致富的大海,不惧波涛生死,发家致富者不在少数,月港甚至因此被誉为“小苏杭”。
于是,饶心计者,视波涛为阡陌,倚帆墙为秣稆。盖富家以财,贫人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故民乐轻生,鼓枻相续,亦既习惯,谓生涯无逾此耳。方其风回帆转,宝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鹜争驰。以舶主上中之产,转盼逢辰容致巨万。若微遭倾覆,破产随之,亦循环之数也,成弘之际,称“小苏杭”者非月港乎。
对于来华贸易的洋人来说,大明的开海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大明有着广阔的领土和数量庞大的人民,贸易需求很大,这也给了来华洋人发家致富的机会,每年少说几十万钱财的交易量吸引了不少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荷兰人前来要求通商。
穆庙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跨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然则澄之舶政,岂非巡经国阜财,固强边之最便者哉!
当然了,也有洋人受到开海利润的诱惑打算通过非法手段强行滞留福建海面与大明百姓商贸,这就是荷兰人。
万历二十九年荷兰人来到广东海面希望能够通商,被广东地方政府拒绝了,于是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人又到了福建海面,通过海商潘秀,郭震二人向大明政府请求滞留澎湖列岛与大明通商,再次遭到拒绝,但已经尝到贸易甜头的荷兰人打定主意不走了。
于是时任福建巡抚徐学聚上奏,详细解释了为何荷兰人不能滞留澎湖的缘由。
海澄弹丸而能设关以税者,以商航必发轫于斯,可按而稽也。若番船泊彭湖,距东番、小琉球不远;二千里之海滨、二千里之轻艘,无一人一处不可自斎货以往,何河能勾摄之。渔船小艇,亡命之徒,刀铁硝黄,违禁之物,何所不售。洋船可不遣,海防可不设,而海澄无事关矣。
简单来说就是海澄进出的商船都有登记,可以凭此征税,然而澎湖这里距陆地不远,可以长期停留,假如在这里聚集形成一个黑市,那么国家海关税收从哪里来?
而且假如这些海船走私违禁物品出海销售,亡命之徒们在这里购买违禁物品进行犯罪,又怎么办?
这样的后果就是洋船不再前来商贸,国家海防等于没有设置,海澄也就不能成为一个海关了,没有大明海关的事了。
所以为了清除掉在沿海取代倭寇肆虐的荷兰人,大明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
对于大明政府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财富的增加,每年多出来了接近三万两的额外收入,其次就是从日本以及美洲流入的大量白银,使得白银逐渐成为了主流货币且完全货币化。
嘉靖初年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日本银矿的大开发,而万历二年西班牙人占据马尼拉后大量开采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对于这一阶段的大明财政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