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霍千里的野望(二合一)-第3/4页



  “您是知道我的,我虽然有些执拗,但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我是想过全村集中居住,并且利用土地指标增减挂钩筹集建设资金的事情,但我也想明白了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我的这个任期内,是不可能的,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

  “我把那篇报道打印出来,其实是在揣摩其中的一个点,那就是如何借东风。”

  韩致远疑惑道:“借东风?”

  霍千里点了点头,解释道:“借助政策的东风,实现村子的跨越发展。”

  “您看这个长宁村,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国家政策,他们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吧?但反过来思考,这个机会为什么又会落到他们头上呢?除开地理位置,是不是还有他们村子的发展水平,治理水平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呢?”

  “我想做的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想尽力把虎山村的基础条件做得更好一些,等到政策的东风真的吹起,能够让他们抓住难得的机遇,从而逆天改命。”

  霍千里说着说着甚至都用上了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小说里常见的词。

  韩致远看了他一眼,认真问道:“真没想那么多?”

  霍千里点了点头,“真的。就像肖尧说的,在等待收获的这个空档之中,我本身也使不上力,就想着还有哪些方面能做文章。为此我每个周末都去镇上的网吧上两个小时的网,看看省内、市上的各种新闻,寻找灵感。想来想去,也就村风村貌建设能使使劲了。本身能改善生活,同时也肉眼可见,能出成绩,如果虎山村能更被领导重视,能进入更高层领导的视野,那未来真有什么可能的机会,他们多往虎山村上想一分,村子的发展就多一分机遇。”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我个人的发展,同样多一分机遇。”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韩致远微微颔首,算是认同了霍千里的想法,同时也彻底松了口气。

  他沉吟片刻,对霍千里道:“你觉得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霍千里皱着眉头想了想,“言传身教?”

  “对了,身临其境,言传身教。不说得其精髓,至少也能习其皮毛。”韩致远笑了笑,“你看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朋友,至少在行为规范上能慢慢向文明靠拢吧,这可没人刻意去教。”

  霍千里搓了搓手指,“老师的意思是,挑选一些人去先进的环境去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带动推广?”

  这法子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但不是他虎山村能玩得起的东西啊!

  出去衣食住行的花销不说,村里还一堆农活要干呢!

  韩致远摆了摆手,“我只说方向,具体的细节你自己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去考量。”

  嗯,身为一个高深莫测的老师,他才不会说他也没想到靠谱的办法呢!

  从韩致远家里出来,霍千里手里拎了两个袋子。

  倒不是又从韩致远家里顺了点东西,而是他自己从虎山村带来的,一个给何教授,一个给夏晚晴。

  霍千里先找到肖尧三个,简单吃了个午饭,等到下午三点的时候,才动身去往何教授的家。

  不巧的是,何教授没在屋里,一个年轻男人开的房门,霍千里说明来意,年轻男人笑着请他进来坐会儿。

  何教授不在,霍千里也不自讨没趣,客套几句,将东西递了过去,顺便祝贺了新春快乐。

  年轻男人微笑点头,也回了两句祝福。

  关上房门,年轻男人脸上笑容瞬间消失,看了看塑料袋子里装着的土特产,鄙夷地瘪了瘪嘴,随手扔到了垃圾桶边。

  走出小区,霍千里看了看手里剩下的那个袋子,本来是想托何教授转交的,结果何教授又不在家,自己直接去找夏晚晴总觉得又有些不合适,迟疑了一会儿,眼前一亮,掏出手机,“喂,老汤啊,在哪儿呢?”

  ......

  从老汤家里出来,霍千里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

  老汤媳妇一句来就来嘛,还带什么东西,让他登时有种送货上门的感觉。

  没辙,只好默默跟夏总说声抱歉,后面再补吧。

  下午去商场买了些要带回虎山村的年货,晚上又跟肖尧几个聚了聚,得知他们也准备退租,好好扎根村子,干出成绩来之后,霍千里欣慰地感叹道:“不枉我一番苦心,儿子们终于懂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