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霍千里的野望(二合一)-第2/4页



  霍千里笑了笑,“我这不是把钱搞到手了吗?”

  肖尧、老周、老杨:.......

  MD,好气!

  好想打人!

  “千里这个思路,我是赞成的。”

  一直沉默的韩致远一开口便亮明了观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乡村发展到一定程度,是需要达成制度、组织、文化、经济各方协调的,只有一方优秀不得长久。”

  他扭头看着肖尧三人,“千里趟过的雷,未来你们也都会遇到。看着他怎么做,提前思考早早布局,不就能省很多事吗?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好好的年轻人活得暮气沉沉的,出去别说我教过你们!”

  肖尧三人丝毫不敢反抗,唯唯诺诺地应下。

  话,嘴皮一碰就说了出来,简单;

  但行之有效的办法,却不是一件容易想出来的事。

  一路上,几个人扯了半天,程素清都睡了两觉了,依旧没能商量出一个让众人都眼前一亮的办法。

  当然,也因为韩致远基本都在沉默。

  车子到了锦城,先将肖尧三个扔在蜀州大学外面的民房,霍千里跟他们约好一会儿电话联系,接着便将韩致远二老送回了家。

  结过账,跟司机师傅说了声辛苦,霍千里便主动帮忙扛着顾大强精心准备的土特产,跟着韩致远夫妇进了家门。

  到了家里,也就才上午十一点,程素清让他歇歇喝点茶,中午跟他们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

  霍千里自然婉拒,靠在沙发上的韩致远淡淡道:“坐下吧,饭可以不吃,茶还是要喝的,我还有话问你。”

  他看着依言在旁边坐下的霍千里,“说说吧,你到底想干什么?”

  霍千里疑惑道:“老师,我没想干什么啊!”

  韩致远瞥了他一眼,“真不说?”

  霍千里两手一摊,“真没有啊!”

  “那行。你去忙吧!”韩致远挥了挥手,“本来说你有个在锦城国土资源局的师兄,可以带你去长宁村看看,不说那就算了。”

  “别啊!”霍千里脱口而出,然后面露赧然,“您怎么知道的?”

  韩致远瘪了瘪嘴,“你专门把长宁村的宣传报道打印出来,就放在房间的书桌上,还圈圈画画了那么多,也就肖尧那几个不上心的看不见了!”

  长宁村,锦城市郊的一个普通村落,原本籍籍无名,但在2006年4月,随着蜀州被确定为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一切就有了变化。

  国家选中了蜀州,蜀州选中了锦城,而锦城选中了长宁村。

  长宁村总面积两千多亩,建设用地五百余亩,通过“拆院并院”,新建了三个集中居住区,净增耕地近三百亩(老宅基地被推平,复耕,耕地增长)。

  因为耕地增加而腾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则被置换到了更靠近锦城的其余两个经济发达的镇上,由此带来了近亿元的货币收入。

  这些信息,都是霍千里打印出来那份报道上的内容。

  得知韩致远瞧见了,霍千里讪笑一声,“我就那会儿琢磨了一下,虎山村能不能也想办法搞一搞。”

  “你还真这么想了啊!”以韩致远的城府都不禁有些惊讶。

  霍千里笑了笑,“想想又不犯法嘛!”

  “千里,我要郑重地提醒你一句,这很难,不,基本不可能!”

  韩致远神色严肃,“首先,这只是个试点,何时推广谁也不知道。而你在虎山村,只有三......两年半了。”

  “其次,全蜀州,也就锦城有强烈的扩张需求,能够接纳这么多建设用地指标,而你是在旌城,就算腾出来也没人要。说句难听的,城镇村庄和人一样,有与生俱来的宿命。”

  “再者,虎山村的经济什么水平,没有企业,没有就业,你让大家集中居住,村民“上楼”之后的收入怎么解决?配套设施怎么完善?”

  说完这些,韩致远语重心长地道:“志存高远是好事,但切莫变成了好高骛远,一旦成了不顾实际的瞎折腾,那会出大乱子的。”

  还有句话韩致远没说,但他相信霍千里听得出来。

  那就是:别特么以为你现在搞出了点成就,什么事情就都可以办得下来!

  霍千里默默听完,苦笑一声,“老师,您误会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