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论心与迹-第2/3页
这人身材魁梧雄壮,一看就知颇有勇力,应该是一员猛将。
那人见刘宏看向自己,赶忙施礼:“北地李傕拜见陛下!臣愿为陛下之鹰犬,除贼杀寇,效死疆场。”
“李傕?”刘宏心中惊讶,是自己知道的那个李傕?
正此时,皇甫嵩适时介绍道:“陛下,此为李傕李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人,勇猛善战,乃是一员虎将,暂在臣麾下任司马之职。”
“果真是员虎将!”刘宏点头道。
他心中却想着,还果真是那个李傕,那个与郭汜一道霍乱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李傕。
刘宏的前世记忆里,这李傕一出场就是董卓手下的凉州系武将。
董卓被杀后,麾下分崩离析。
并州系兵将被吕布收拢;
凉州系兵将在王允所掌控的朝廷逼迫下,原本打算解散后逃回老家,却被贾诩劝阻,转而结盟攻陷了长安,赶走吕布,杀了王允,挟持了天子。
李傕、郭汜、张济几人效仿昔日的董卓,共同把持了朝纲。
按说以刘宏现在的立场,这李傕就是个乱臣贼子,不过刘宏看着李傕,却也没太多恶感。
毕竟这李傕和董卓不一样,董卓是主动作恶,而李傕更多是被迫为之。
说起来,真正以霍乱长安那件事看,贾诩的罪恶反而更重一些。
刘宏连贾诩都能接纳,不至于现在去为难李傕。
对于这些前世记忆中的历史人物,刘宏心中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
除了那些立场和野心完全不符合他这个皇帝利益的人之外,只要有能力有才华,他能用就用。
他不会以前世发生过而现在尚未发生的人物事件来评判这些人是否可用。
这叫做论心不论迹,如果论迹的话,他这个天子将没几个人能用。
而另一方面,对于目前现实中已经出现及纳入麾下的人,再评定这些人的表现,就需要论迹不论心了。
比如贾诩,在前世历史中,他是一个毒士。
从贾诩的表现来看,他对大汉天子并无多少敬畏忠诚之心,对大汉帝国也无多少认同感,而且还无视百姓死活,可以说是个妥妥的无良乱臣。
但这并不意味着贾诩就不能为刘宏现在所用,毕竟前世发生在贾诩身上的那些劣迹,现在还未发生,而且如果局势因为刘宏而改变的话,那些事以后也不会发生,因为贾诩选择做那些事的出发点是保全自身。
贾诩再自私自利、明哲保身,也不妨碍他的大才,更不影响以后为刘宏效力。
可如果当世之中,贾诩为刘宏所用之后,还出现一些不利于刘宏利益的劣迹,那刘宏就得严肃追究了。
说白了,这些特殊人才,不论其心迹如何,对现在的刘宏来说,前世记忆只能是一个参考。
刘宏用人原则的根本就在于,他认为人的思想、欲望、心性决定了人的复杂性,人是会随着所处环境及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的。
贪官污吏也好,乱臣贼子也罢,除了少数性本恶者之外,大多数并非一开始就是贪官污吏,就是乱臣贼子。
有些人不堕落,是因为经受的诱惑还不足以让其堕落;
有些人不作恶,是因为其暂时承受不起作恶带来的后果。
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那种意志坚定、理想纯粹、为了信念而舍生忘死之人,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是人中极品,世之奇葩,可比肩圣人。
对于这样的人,只要符合刘宏的立场,他必须大用特用,嗯,前面的傅燮就勉强算是这种人,这也是刘宏大费周章笼络傅燮的原因。
刘宏的念头一闪而过。
他一样抓住李傕的手,语重心长道:“稚然接下来这段时日跟随皇甫将军好好操练,若有暇,多多习练兵法武艺,将来必有用武之地,届时立功受赏、拜将封侯不在话下。”
“唯!陛下之言,臣铭记在心,断不敢忘。”
虽不像傅燮那样,被天子厚遇,让李傕有些许失落,但他心中也没有其他多余的想法,毕竟傅燮的出身是他所不能相比的,李傕将此当成了理所当然。
刘宏没心思去计较李傕的想法,李傕的意外出现只是让他提前多收获一个可用的将才,仅此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