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安置蔡邕-第2/4页



  原本历史上的蔡邕就是这样,因为进谏得罪同僚而被流放,因为赏识之恩哭董卓之死而被王允所杀。

  现在的蔡邕也是,他一味同情党人的遭遇,而不去思考天子为何要打击党人,更不深究党人背后的利益、立场,看问题过于表面化却总在积极表达政见,这样的人在险恶的朝堂上怎能不栽跟头?

  刘宏知道蔡邕其实根本就不是做政治家的料,而是更合适做一个学者、艺术家。

  刘宏爱惜蔡邕的才华,不希望蔡邕再发生类似的悲剧,那么让蔡邕去干适合他的工作或许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在郭禧来之前,对于蔡邕的处置,刘宏就已经有了计较。

  他拿起一卷帛书,递给郭禧。

  “朕闲暇时写了一篇小文,卿将此文带给蔡邕,转告他,就说朕要对他说的话都在此文之中,望他能够领悟。

  另外,卿顺便传一道旨,转任蔡邕为公车司马令,专司征辟人才及策试之事。

  再传朕口谕,令蔡邕转达蔡质,让其主动上表致仕养老吧。”

  郭禧忍着心中的疑惑,将帛书和圣旨都接了过来,然后问:

  “敢问陛下,群臣弹劾蔡大夫叔侄结党之事还要继续调查吗?”

  “查啊,为何不查?”刘宏指着面前的一堆奏疏,哂笑道:

  “别人搞那么大阵仗,朕也不能虎头蛇尾不是?

  不过朕要你查的可不是蔡邕叔侄,他们不是弹劾蔡邕叔侄与党人交往甚密么?

  正好借此给朕好好摸摸党人的底,就从泰山羊氏开始,朕要知道党人被禁锢之后平素的一举一动。”

  “怎么?有难处?还是觉得不妥当?”

  见郭禧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刘宏皱了皱眉。

  郭禧连忙解释道:“没有。臣是想问,陛下是要臣调查党人是否有不法、不轨行为吗?”

  “朕不是说了么?一举一动!他们平日里,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结交什么人,全都可以查查。”

  为了让郭禧安心,刘宏又说道:

  “朕知道很多公卿大臣都同情党人,包括郭卿你在内,认为党人都是忠臣、良臣,被禁止出仕太过冤枉。

  朕也很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党人是被冤枉的,被禁锢的士人有多少忠臣,又有多少可用之人。

  既如此,那就调查一番,不都清楚了么?”

  “陛下圣明!”郭禧语气中很是振奋,大概是听出刘宏的话中透露出了宽宥党人的意思。

  郭禧虽然是刑名世家出身,毕竟也算是士人,对同样是士人的党人有着天然的阵营亲近感。

  刘宏看破不说破,倒乐得郭禧这么想,只要他用心做事,不弄虚作假就好。

  当然,刘宏的真正目的也不在于要查证什么,所以郭禧调查的结果怎样都无关紧要。

  “郭卿,失火案及王旻案可有进展?”刘宏转而问起另一件事。

  “微臣无能,尚未有所突破。”郭禧惭愧道。

  “唉!”

  刘宏有些失望,他在宫中看出些苗头,由此有种预感,皇宫中可能会有重大变故,搞不好就与宦党有关。

  他感觉自己似是忽略了什么,又或许是有相关模糊的记忆却想不起来,可惜他对名著《三国演义》涉及的那段历史印象深刻,那之前的就所知寥寥了。

  刘宏只能叮嘱郭禧道:“郭卿还是要加紧追查,朕总觉着此案背后隐藏着什么阴谋。”

  两人又谈了些杂事,刘宏就放郭禧回去了。

  郭禧回到廷尉府的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蔡邕。

  话说蔡邕这两天一直待在廷尉府,由于未被治罪,且受天子关照的缘故,不仅没有被限制行止,反而还被吃好喝好地招待着,简直像在他自己家里一样悠然自得。

  这会儿见到郭禧,蔡邕倒是有了一丝急切。

  “公是否见过天子?邕之罪可有定论?”

  “如此说,你也自知有罪了?”郭禧笑着反问。

  “众口铄金啊!”蔡邕叹道,“朝中诸公同心一致要定邕之罪,那邕是否真有罪又有何分别?”

  “难得伯喈你此时能如此明白,往日里怎就不知要少树仇敌呢?”

  “邕又何曾想多树仇敌,可我等身为朝廷大臣,除奸革弊乃是本分,怎能因害怕结怨而置若罔闻?”蔡邕一本正经地反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