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安置蔡邕



  这两天刘宏很烦躁,自上次朝会之后,他不断收到针对蔡邕的弹劾奏疏,现在他面前的这类奏疏都快堆积成山了。

  “蔡邕就这么招人恨么?”刘宏嘀咕着,将手中的一份奏疏扔得老远。

  当然他很清楚这不仅仅是蔡邕个人的问题。

  别看上疏弹劾的朝臣们个个恨不得蔡邕立马去死,但真要说他们与蔡邕有多大的仇怨倒也不尽然。

  朝堂上的很多事件都不能只看表象,表面上跳得欢的可能只是探路的小鱼小虾,真正的鳄鱼往往都潜伏在水底,他们的攻击意图从不会轻易展现出来。

  抛开某些个人恩怨不谈,就蔡邕这事,刘宏琢磨着那些阴险的鳄鱼们大概有这么几个意图:

  一是打击已经展露雏形的帝党,进一步打压皇权,并小小地敲山震虎,掐灭刘宏心中不断跳动的野心小火苗;

  二是借蔡邕来试探刘宏,看刘宏是真的变成了有为明君,还是依然是那个天性凉薄、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昏君;

  第三就可能是试探刘宏对党人的态度是否有变化,毕竟蔡邕涉及的大罪之一就是私通党人。

  除此之外,也可能还有其他目的,那就不是刘宏所能想到的了。

  这每一个意图涉及到的势力都可能有差别。

  说也奇怪,上弹劾疏的大臣什么背景都有,反倒最先出头的程阿没了动静。

  刘宏也弄不明白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更分不清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

  “看来有必要加快搜罗人才的速度啊!”

  每每到了这样看不清迷雾之时,刘宏就不由感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

  他现在连一个像样的谋臣都没有,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能自己一个人坐在宫里胡乱揣测,每天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脑细胞,还不知道想出来的是否对路。

  还有就是可供他参考的信息来源太少,无法做到真正把控全局,只能见招拆招,被动应付。

  就像这次朝会一样,原本计划的挺好,可谁知别人只来个小小的弹劾就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现在倒是有点理解原主汉灵帝了,如果不是有着穿越者的先知优势,或许他还真只能做个像汉灵帝那样的窝囊昏君。

  “陛下,廷尉求见!”

  亲卫史涣的声音打断了刘宏的胡思乱想。

  “宣!”刘宏迅速清空了杂乱的思绪。

  “拜见陛下,陛下万安!”廷尉郭禧很快走了进来。

  “免礼!坐。”

  待郭禧落座,刘宏问:“郭卿可是为蔡邕之事而来?”

  “正是。微臣已按陛下吩咐对蔡大夫之事做了初步调查,并询问了蔡大夫本人。微臣已全部记录下来,还请陛下过目。”

  郭禧说着,掏出一卷帛书,欲递给刘宏。

  刘宏摆了摆手,“这些朕就不看了,卿说说你的看法吧。”

  “唯!”

  郭禧将帛书放下,接着说道:

  “依臣看,针对蔡大夫的弹劾都有些言过其实,并不足以论罪。

  蔡大夫以往上疏,不论是言政还是弹劾均未有明显的谋私之举;

  另外,蔡家与泰山羊氏有姻亲关系,有所往来实属正常,是否有结党行为,尚需时间详查。”

  “蔡邕如今可还在廷尉府?”

  “正是。微臣对其做完例行询问之后,本让他自行离去,可被其拒绝。”

  “这个蔡伯喈啊,还真是迂直的可爱,或许也正因此才有了点清流士大夫的风范。”刘宏轻笑道。

  “其实朕是了解蔡邕的,他这个人就是不懂官场权变之道,得罪人太多。要说结党谋私,那还真太高看他了。

  不过作为朝廷重臣,立场还是得分明,个人的小恩小义与国家的大是大非不可混为一谈,蔡邕真正的问题就在于此。”

  刘宏知道郭禧多半会将他的话转述给蔡邕听,如果蔡邕聪明一点,大概能懂得他所表达的意思吧?

  不论前世今生,刘宏对蔡邕都是很有好感的,蔡邕有才有德,是纯正的文人士大夫典范。

  不过蔡邕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三观太过圣人向,他嫉恶但更好善,往往可能因为别人的一点小善而忽略了大恶,说白了就是有点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既招人爱又遭人恨,爱他的人不一定有多少真情,恨他的却可能致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