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催婚-第2/3页



  苏洵认为苏家最大的优势便是这一万兵卒,加上青黎堂上百位三品明劲族老。

  所以依靠这强横的武力底蕴,苏洵才准备以军阵配合苏家兵卒,开荒杀妖,堂堂正正夺取荒野资源,然后以战养战,先使得苏氏一万族兵全部突破三品明劲境界,走出一条另类的发家之路。

  就像被驱除出西岭山后,现在定居在苏家堡北面两百里外,野猪林的那上百只猪妖,两千只成年野猪,在苏洵看来就是特别好的资源。

  斩杀后总计可以获得八十万斤野猪肉,无数野猪皮,十万斤的猪妖肉,足够苏家六千一品精兵突破二品悍卒境。

  最主要的是只要苏洵布下两仪阵,苏洵发现斩杀这群野猪,并不难,相反只要计划好了还很简单。

  而杀掉成年野猪之后不光能吃肉取资源,剩下的上万头的猪仔也是很好的资源,养在野猪林,未来就有源源不断的野猪肉。

  练兵,炼武,炼军阵,突破儒家意诚境,开辟新的资源地,增强苏家底蕴,甚至让苏家所有人完全脱产,把城外三十万人口,全部消化,依做助力,就是苏洵认为的广积粮,而且是不停断的积蓄提高自己。

  而苏氏家族来说,苏洵认为苏家现在三脉各司其职,一致对外的模式已经很好,不需要改动,而且苏洵也没那么大本事,能掌控东房已经是父亲苏骁不喜欢管事了。

  不论是东房的“戎”事,还是西房的“祀”事,三房的“商”事,苏家三脉其实都做的很好。

  东房虽然没有军阵,但是也留下了上万精兵悍卒。

  西房管理家务,打理苏家堡,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内外四十万人,家族蒸蒸日上,没出过一起差错。

  三房打理财务,白手起家到现在兵精粮足,仓库充盈,人脉广泛,商路众多。

  苏家缺的只是兵家法阵和世家名义,如今两者都以获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苏洵相信。只要自己这边做足准备,举兵开荒。

  苏家另外两脉,必定也会全力以赴,助力苏家崛起,或许他们早就等这一天了。

  苏家文武并举,加上西岭山残留龙脉气运,两百年的积累,苏氏三脉早就培养了无数的人才俊杰,不然苏家也不会气运一直在上升了。

  只不过因为苏家多年来的名义不够,军事不硬气,导致了天命限制人命发展,这些人才实在是已经沉默太久太久了。

  所以不论是西房还是三房,他们所做的事情,苏洵都不会插手,而且本来外行指挥内行便是一件愚蠢的事情,苏洵并不会认为自己会比他们做的好。

  在这个世界,苏洵认为有兵权在手就足够了,其他的并不是很重要。

  至于会不会有人反对,在这个超凡长生的时代,苏洵认为只要证明了自己决策是对的,在这个发展壮大家族永远是第一位的世界,没有人敢破坏家族发展

  如果有,不光祠堂下的先祖不会放过他,拥有苏家兵权的苏洵也不会放过他。

  苏洵木质小庭院是距离西岭山内部最近的一户,急匆匆赶来的苏骁只要离开西岭山,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祠堂,军营,还有就是苏洵的木质小庭院。

  祠堂,军营不去管他,在苏骁心里,家庭永远是第一的,老婆第一,孩子也第一,如果你叫他排个第二出来,那他肯定会回答是自己。

  苏骁有两子,大儿子苏洵,18岁,二儿子苏章15岁,对于这两个孩子,可以说是苏骁的骄傲。

  打小开始,平时提起来这两个孩子,不管别人怎么说,苏骁也总是赞不绝口,护犊子护得厉害。

  也不知道这股子骄傲自信哪里来的,这可能就是父母看孩子的心态,自家的都是最好的。

  在苏骁眼中,大儿子苏洵从小有些稳重,独立,但是心思太重,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小的人,经常一个人独自愁眉苦脸的叹气。

  苏骁和苏氏当年是看在眼里忧在心上,夫妻俩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没什么改变。

  后来苏洵主动提出来这西岭山脚独自居住,苏骁和柳氏考虑很久后,还是赞同了,就是想让这孩子在山里散散心,舒缓舒缓心情可能会好些。

  果然后来慢慢的苏洵就好了许多,虽然还是心思重,但是心情明显变得开朗欢快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