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血色成都-第4/6页



  王继恩仰天哈哈大笑:“李顺,我以为你是个人物,原来却是条青虫。”未免节外生枝,传令将大蜀王李顺当场斩于阶下,首级装入匣中,命人快马加鞭送至开封。史载,“五月十七日继恩遣人驰奏:川贼平,斩获贼首李顺首级”。

  这位穿龙袍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李顺已经无关紧要了,王继恩说是,他就是。在王继恩眼中,这群叛民乱匪在他的手下是不可能再翻起什么风浪的。

  文能扶皇帝上位,武能带兵打仗,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能把三代皇帝玩于鼓掌之上的人,定然手段非凡。

  义军将领计词、吴文赏、卫进、李俊、徐师中、吴利涉、彭荣等八人也相继被俘,王继恩命人打上木笼囚车,全部押送京师。

  五月二十五日,囚车行至凤翔,接到太宗旨意,乱臣贼子,罪不容诛,当就地正法,杀一儆百。八位将领全部当场就义。《宋史》载:“丙子,磔李顺党八人于凤翔市”。

  ◆血洗成都

  成都沦陷,官军所到之处,杀人如蓺,血流成河。

  益州知州张咏在《悼蜀四十韵》的诗中写道:“虎旅一以至,枭巢一何弱,燎毛焰晶荧,破竹锋熠爚,兵骄不可戢,杀人如戏谑。”

  官军进入成都后,烧杀抢掠就像开玩笑似的。王继恩下令将三万义军俘虏,“尽加杀戮,不得有留,”全部屠杀。

  接着“纵卒剽掠子女玉帛”。王继恩纵容部下抢老百姓的财物甚至侮辱妇女,对这座富如天堂的锦官城,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洗劫。大蜀府库中一百四十多万金帛,被抢劫一空,官军又对义军残余势力展开大搜捕,无数家庭惨遭黑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宋史》载:“仆使辈用事恣横,纵所部剽略子女金帛,军士亦无斗志。余贼进伏山谷间,州县有复陷者。”

  王继恩手握重兵,盘踞成都,日日与部下和亲信宴饮取乐,歌舞升平。每次出行,总是前后奏乐,骑兵肩卫,还备有专人执拿博局棋枰,可谓是威风八面,简直就是个土皇帝,估计大蜀王李顺都不曾做到如此风光。

  《宋史》载:“专以宴饮为务。每出入,前后奏音乐,又令骑兵执博局棋枰自随,威振郡县。”

  宋军虽然攻陷成都,成都城外尚为义军所据。虽身在成都,王继恩也是活得有些提心吊胆。

  ◆李顺迷踪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成都陷落之时

  ,大蜀王李顺并没有死,他化装成一个和尚,秘密逃出成都,继续率领义军跟官军战斗。那个被官军抓住杀死的李顺,只是个替身。

  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成都将破之际,李顺忽然召来数千僧人,搞了个千僧斋,招待以菜饭,念经祈福。又招数千儿童,皆削发剃度,穿上僧衣。早晨天微亮之际,僧人分东西两门出城,李顺也不知去向,估计是剃度后混在僧人队伍中逃遁了。宋军入城,逮捕得一位有美髯之壮士,相貌颇似李顺,遂杀之,这人其实不是李顺。蜀人传言,李顺逃至荆渚一带,躲进一座寺庙,当了和尚。”

  荆渚在哪里,成都一直向东,过了“山之多不知其几千里,不知其几千万峰,山之高且大如是”的长江三峡,那里就是荆渚,也叫荆州。

  也有传言,城破之时,李顺在相里贵、吴蕴等人的掩护下,冲出东门。官军来追,相里贵力战而死,吴蕴与李顺被官军冲散。李顺在义军的掩护下,逃往云南。

  四十年后,宋仁宗景佑年间,在广州的大街上出现一位老翁,有人指认他就是曾经的大蜀王李顺。巡检使臣陈文琏带人将其逮捕,钉上木笼囚车押解进京。经复查核实,确系李顺无误。朝廷因为对平蜀将士论功行赏已过去多年,不想再声张此事,密令将李顺斩首。赏陈文琏升官两级,派为閤门使,在朝廷做官。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至景祐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顺也,年已七十余,推验明白,囚赴阙,覆按皆实。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赏已行,不欲暴其事,但斩顺,赏文琏二官,仍閤门祗候。”

  陈文琏是泉州人,系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之侄,康定中期告老还乡。沈括曾在泉州跟陈文琏见过面,他家里有《李顺案专卷》,详细记录了捕获李顺的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