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勤王?大连新貌-第3/6页
郭大靖用力摇了摇头,甩开更多的杂念,强迫自己再专注于作战计划。
东江镇的全部人马将近五万,左右两协各是一万两千,前后两协则是一万,再加上骑兵营。
尽管还有扩充的人力,但既要种植,又要生产。平衡之下,郭大靖估算着,最多也就五万数千。
明年建虏统治区爆发大饥荒,会有大批剃头辽人逃出。但在时间上,却是来不及组织、训练并成军的。
这样的话,除去留守的人马,能够跨海作战的兵力,最多也就三万左右。
三万的话,应该是够的。也不是跑去与建虏野战厮杀,而是占据要地城池,截击要满载而归的建虏。
而不管是在秦皇岛,还是在天津登陆,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便是水师的运载能力。
一次能载运多少人马,如果两次投放,间隔又要多少时间?
对于东江镇的水师,郭大靖还是比较了解的。
粗略的估算,一次运载两万人马应该没什么问题。三万的话,船只的数量恐怕还是不够。
但这也不算什么,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多打造船只,还可以动员捕鱼船队,甚至是雇请林家、朝鲜、倭人、西夷的海船。
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郭大靖又得计算三万人马出动,所要携带的粮草物资,以及武器弹药。
如果自己不是有空间,光这些辎重的运输,就是很令人头痛的事情。
对,既然是提前布置,当然可以先派人在沿途设置仓库,屯储物资。就以商人和货栈的名义,想必也是可行的。
粮食应该没有问题,多批少量地购进,或是以粮商的身份开个粮店。其它物资可能有些麻烦,你总不好装着炸弹可哪乱跑吧?
即便是粮食有保障,对于军队的后勤运输压力也是极大的缓解。当然,郭大靖要发起狠来,从沿途村镇城市搜刮,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
既然弹药物资难以在内地屯积,那就只能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火炮是没法子,可随军带上一批轻型的佛朗机炮,再配以一定数量的弹药。炸弹和火箭,乃至火药、铅子,除了士兵随身携带,空间便能够装下大部分。
空间内的存储物资要认真规划一下,粮食只带一万石,然后全部装入弹药,这就是一个大型的军需仓库,能节省上百辆运输的车辆,以及拉车的骡马。
马步三万,应该是能够出动的极限了。而且,骑兵不能太多,三四千也基本上到头儿了。
……………谷譊
就在郭大靖冥思苦想,完善着自己的计划时,不知不觉已是日近中午,却接连有几艘大船缓缓驶进了大连港。
秋末冬初,本是一片萧瑟,但大连港却显出忙碌的景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