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未雨绸缪-第3/4页
养兵就要花钱,陈大河知道荥阳军的大概花销,不是个小数目。仇池纵队虽不至如此,但也应该需要不少银子。
李峻赞许地点了点头,继而笑道:“不需要啦,人家有进项喽。”
“啥进项?”
“是呀,他们能有啥进项?”
除了李峻与郭诵外,其他人并不太知晓仇池那边的事。听李峻如此说,都好奇地问了起来。
“盐,青冈岭上有岩盐,他们贩私盐。”
整座大帐里都是自己人,李峻不担心会走漏消息,也便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
“贩私盐,那可是大买卖呀!”
“是呀,那挖出来的可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呀!”
“领兵贩私盐,没想到郭家二郎这气魄比咱们大呀!”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脸上都露出了喜悦之色。
无论是坪乡纵队还是仇池纵队,以及眼下的荥阳军,甚至包括平春城里的平阳军,大家是一个整体,无论谁有了发展都利于这个整体。
因此,听到原本艰难的仇池纵队有了如今的发展,每个人都为之高兴。
与大家闲聊了半天,李峻站起身对郭诵道:“今天我就不留在军中了,你也跟我一起回城吧。王敦外任广武将军,今日会途径荥阳,晚上咱们一起说说话。”
说着,李峻转头望向何裕,假作嗔怪道:“何子衡,你也跟我回家,你都多久没回家了。我是让你做军中主簿,没让你天天守军营。”
众人知晓何裕是李峻的外甥女婿,见李峻如此说,都清楚这话意,皆是大笑起来。
何裕被李峻说得臊红了脸,连连点头称是。他知道李峻并非是真的责怪他,一个家字就表明了一切。
回城的路上,马车内,郭诵有些好奇地问李峻:“王敦要外放到哪里?”
李峻回道:“来的书信上说是到青州,所以才乘船途径荥阳。”
郭诵撇了撇嘴,笑道:“前几日,我听说那个王澄去了荆州任刺史,这次王敦又到青州。王家人选的都是好去处,尚书王衍真是做的好安排。”
李峻也点头道:“司马越需要王家的支持,也就给些好处呗。”
正说着话,李峻突然莫名地望着郭诵,打趣道:“哎,郭诵,我怎么发觉你近来黑了不少,有点庄稼汉的意思了。”
其实,李峻也并不是在打趣,他是真的发现郭诵黑瘦了许多。
郭诵的脸上那原本年少的模样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得沉稳与老练。
自从接手荥阳后,李峻便将一切军务都交给了郭诵。
郭诵掌兵初始,先是杀了不遵军令的将官,在荥阳军中立下了威信。
随后,他将跟随而来的纵队人员编入到军中,采用逐级渗透,逐级管理的方式改造荥阳军。
现如今,荥阳军已经完全按照纵队的模式完成了改编,各个兵种也与其他两个纵队基本相同,只是在人员上多了数倍。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郭诵在前边做,李峻站在他的身后给与支持。
李峻的心理年龄远大于身体的年龄,曾有的阅历也让他有所感悟。
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再强的人也有力所不及的时候。
信任一些人,给他们展示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最终,再将这些长处汇聚到一起,集中所有的力量把目的达到极致。
正如伸开的手掌,只有当五指紧握时,才能击出最有力的一拳。
李峻愿意信任郭诵,这种信任从他醒来就一直在持续,就像郭诵对他的信赖一样,从未变过。
军中有诸多的事情,这些事情让年轻的郭诵较早地成熟起来。
李峻觉得这是好事,但对郭诵的年纪而言,又的确辛苦了些。
何裕也同坐在车内,见李峻如此说话,他觉得很有意思,也感觉极是亲切。
郭诵一直跟随李峻,自然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
他没好气地回道:“天天在大日头底下晒,能不黑吗?你整日坐在气派的衙门里,自然是风吹不到,雨淋不着。”
“哈哈,这是有怨言呀!”
李峻笑了起来,对郭诵戏谑道:“是你天天要领兵,让你领兵了吧...你还埋怨。要不,你干脆回衙门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