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活人的利益,死人的安宁



  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

  周顺逸与洪熙在交泰殿行礼毕,转而往瑜熹宫的方向走去,瑜熹宫是熹皇贵妃的住所。

  太子周顺逸在参拜完先太后与先皇后的牌位之后,先去瑜熹宫见熹皇贵妃,在无形之中也算是对熹皇贵妃后宫之主身份的认可。

  毕竟,熹皇贵妃的儿子,二皇子周顺昌官拜上将军,无心皇位之争,对于周顺逸的太子之位不会有任何的影响。熹皇贵妃和周顺昌,都是太子周顺逸需要拉拢的对象。

  明眼人都看得出的道理,宫中争宠争了数十年的人精熹皇贵妃当然看得出。为了表达对于太子行为的谢意,亦或是为了某种示好,她虽然身份尊贵,不过听说了太子殿下往瑜熹宫来的消息后,主动带着自己身旁的宫女到门前迎接。

  “见过熹皇贵妃。”周顺逸心机巧妙,抢先向熹皇贵妃行了一个拜母的礼节。这熹皇贵妃的年纪和太子殿下差不多,可周顺逸依旧是放下身段与心中的不适感,行了个全礼。

  由此可见,他也急需在这后宫之中寻得一个靠谱的盟友。

  熹皇贵妃自然看得出周顺逸的目的,也还了半礼。这半礼一是敬周顺逸未来储君的身份,二是传达出某种隐匿的政治目的。

  “太子殿下里面请。”

  熹皇贵妃虽然年岁已高,可脸上瞧不见半点皱纹,依旧保持着三十几岁的容貌。只见她腰肢上的金色凤凰一扭,左臂一屈,无名指上的金色指套一翘,做出了个欢迎的样式,略略一看,还真有当年的几分韵味。

  熹皇贵妃瞧着已经进了宫门的太子,又瞥见了跟在身后的洪熙,朱唇一翘,对身旁的两个宫女使了个眼色。那俩宫女想必也是跟了熹皇贵妃颇久,在瞬息之间便明白了主人的意儿,一同缠着洪熙去偏殿吃点心耍子了。

  来到瑜熹宫内,分宾主坐下。丫鬟宫女奉茶毕,见熹皇贵妃微微抬起的食指,便识趣地离开了正殿,紧紧关上了宫门。

  “皇贵妃的瑜熹宫还是精致热闹的紧。”周顺逸品了一口紫砂盏中的茶,微微一笑道:“南梁国窑中的茶器,北齐供奉给皇室的新茶,都是上上品。”

  “若是太子殿下喜欢,本宫便将这茶器与茶叶送一份到东宫府上,让太子妃也尝尝。”

  “贱内一心是不喜喝茶之人,只怕是会糟蹋了皇贵妃的恩赐。”周顺逸放下茶盏,一拂宽袖,环视了一周道:“二弟顺昌在东函谷守备南梁,已经有数年未回宫了吧?”

  “顺昌那孩子没什么心眼,只喜欢军中事宜。”熹皇贵妃似轻似重地看着周顺逸,有意无意地说道:“适才太子殿下还说我这瑜熹宫热闹,顺昌那孩子不在,有什么热闹的。”

  “二弟日后必将执掌我大商的天下之兵,建立不朽的功勋。”周顺逸夸赞道。

  太子周顺逸此处的夸赞,有一半是奉承熹皇贵妃,另一半则是切切实实地对他这个二弟实力的肯定。周顺昌从小就熟读兵法书籍,幼年就开始在瑜熹宫的庭院中耍着刀枪棍棒玩,十二岁时便去边关见识过真刀真枪的战场。

  他的第一任老师是前骠骑将军王从古,与南梁的小规模冲突之中战死在东函谷,当时的东函谷作为两国的边境关口,还掌握在南梁的手中。周顺昌听闻王从古的死讯后,勃然大怒,公然违抗商帝退兵的圣旨,带着五千铁骑愣生生地把东函谷从南梁人手中抢了过来,将杀害自己老师的凶手斩于马下。

  从此,东函谷便牢牢掌握在了西商朝廷的手里,周顺昌便也接过自己先师的官职,拜骠骑将军,封留王,时年十八岁。

  周顺昌的第二任老师便是镇岳大将军萧泽,紫微三十九年,周顺昌随着萧泽一同出征西戎蛮族,巩固西商边防。在这里,周顺昌领略到了萧泽的兵法、计谋与才干,主动拜师,在征西军中足足呆了三年之久。若不是因为边帅与皇子不能走得过近,需要避嫌的缘故,周顺昌怕是要一直在征西军中不走了。

  萧泽对于周顺昌而言亦师亦兄,这也致使六年前萧泽被逼下台后,周顺昌赌气般得带兵镇守东函谷,远离了川京的政治中心,几年也回不了一次宫。或许也是因为这件事,他并没有讨得商帝或是时任权相成卯日的欢心,商帝不喜他,成卯日不喜他,与成卯日暗中有来往的太子周顺逸,也并不喜爱这个二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