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国人不安好心-第4/5页
徐腾上午开一个会议,下午又在家里和陈志辛、柳俊生、施泰德谈了几个小时,真的太忙,中间只能继续让洪姐和谭司机去送孩子上幼儿园。
马枟就在旁边听着,不时参与讨论,这是真要尽一尽联席合伙人的职责呢!
中国汽车工业不容易啊,比电子商务产业的崛起难多了,华银财团干了整整十年,不知付出多少资本,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才终于有了这么点成绩。
从这个角度来说,徐腾觉得大家也不用太苛责国有五大车企,毕竟以华银财团的付出程度,至少是他们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几倍,才能挣扎到今天这个水平,才能跻身全球六大车企,才有资格和日系车企正面较量。
谈到最后,终究还是要谈及斯堪尼亚公司的事。
这个事,陈志辛一直没有表态,但像陆志丰、高培庆……这几位资深高级合伙人,基本都是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和徐腾的意思是一样的,既然无法完全整合,那就当是财务投资和技术联盟,专注做好华腾的客车和卡车业务吧。
华腾汽车集团的卡车业务基础底子是并购华菱,客车业务的基础底子来自于并购淮汽,然后就是从国内各大车企挖人,从海外挖技术团队,联合荷兰DAF收购俄罗斯的卡玛斯卡车公司,籍此和DAF结盟。
2009年以后,华腾汽车集团在卡车和客车业务上,已经逐步选择和斯堪尼亚公司合作。
总体来讲,华腾汽车目前的轻重卡业务和大中型客车业务都能在国内跻身前三,但也都是第三,不惜资本的溢价50%并购斯堪尼亚这种公路之王,让大众集团和MAN集团狠赚一票,期望其实是很高的。
徐腾当时也答应斯堪尼亚,不干预斯堪尼亚公司的运营,不空降CEO,但他并没有说,允许斯堪尼亚完全独立运营,至少在营销体系上,要和华腾汽车集团整合。
这一点对奥迪也是一样。
奥迪这边整合的很好,毕竟奥迪过去也主要依赖大众集团的营销体系,而斯堪尼亚这边的整合就很困难,花了几个月底时间反复沟通,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斯堪尼亚公司现在的想法就是要在中国市场单独设厂,单独生产和销售,只将老旧车型和技术平台拿给华腾汽车集团。
这不是神经病嘛。
徐腾讲真话,他当初在瑞典和斯堪尼亚公司的高管层会谈时,真没看出来,这帮人脑子有屎,斯堪尼亚公司给出来的技术平台还是94年设计的,华腾汽车集团自身的水准都不限于此,要这套东西有什么用?
在中国市场,你将生产和销售交给母公司直接负责,肯定对业绩有更大的推进效果。
斯堪尼亚的高管层对此难道不清楚吗?
人呐,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一样,都还是比较自私的。
对斯堪尼亚公司来说,他们是怕完全整合之后,车型都被华腾汽车的卡车和客车业务吸收,自身赖以生存的品牌慢慢被淡化,彻底沦为华腾汽车集团在瑞典的分公司,最后甚至是消失,只剩下在瑞典的销售部门。
他们就没有想过,华腾汽车集团持有斯堪尼亚公司95%的股权,他们坚持的决定并没有将母公司和大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更在意自身的饭碗。
客观来说,斯堪尼亚公司的卡车和客车业务,口碑真的好,价位也真的高,在欧洲、美国、中国三大车市的销量都不怎么样。
这基本就是卡车界的跑车,客车界的宾利,大家知道你的东西好,但是真的消费不起啊。
徐腾为了斯堪尼亚公司的事,也反复沟通了几个月,效果基本全无,他还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吗,按照他的意思,先尽量维持技术合作,等几年有其他公司愿意接盘,华银财团也能拿下其他相对更适合新合作方,那就直接卖掉止损。
陈志辛对此一直不表态,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他要退休了,即使不退休,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
施泰德毕竟是新领导,想法比较多,而且也是花了35亿欧元的大并购,舍不得,还想再试一试,准备亲自去一趟瑞典,顺道和大众集团谈一谈技术联盟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