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经常约,还是偶尔约?-第3/5页





    “懂了,克莱斯勒在美国市场的势头挺不错,在国内的切诺基车型也一直畅销不衰,他们要是重新上市,股价肯定不低,而菲亚特未来的股价就很尴尬了。”柳俊生终究是很聪明的人,终于懂了,徐腾的目标是推动克莱斯勒的资产重新上市。

    如果菲亚特认怂,那就由福特公司收购克莱斯勒,让克莱斯勒在美国和中国的业绩体现在福特公司的股价上,如果菲亚特不认怂,那就逼菲亚特出血本。

    “这是第一个事,第二个事,我安排陈志辛继续再当两年的华腾汽车董事长,另外安排一个全球执行总裁的人选接班。具体的人选,我已经确定了,你以后就给他搭把手,保驾护航。”徐腾已经很确定,在华腾汽车集团成为世界级车企的第一个阶段,安排奥迪公司ceo鲁佩特-施泰德负责掌舵全局。

    施泰德初来乍到,也只有高级合伙人的身份,而且是高级合伙人中的新人,想要压住其他资深高级合伙人,难度太大。

    其他人都是陈志辛董事长的心腹爱将,真要闹出矛盾,陈志辛表面说支持施泰德,背后真正要支持谁,恐怕都是未知数。

    大单位,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央企、外企,人事关系永远是最复杂的。

    徐腾又不可能每次出了纠纷都亲自出面支持施泰德,最好的选择就是让柳俊生代表他,在华腾汽车集团高管层内部,直接支持施泰德控制局面。

    这其实也是一个家族制财团的特殊优势,徐腾只要派出其他人不敢正面挑战的“全权代表”到子公司主持大局,或者是在幕后支持谁,就可以将很复杂的人事关系简单化。

    “哦……行,我懂了。”柳俊生都明白了,徐腾安排他到奥迪公司考察时,他还以为徐腾是要和他分享一下人生的喜悦,让他亲眼目睹一下理事长的新战利品,现在才知道,徐腾是让他提前和奥迪公司的那个ceo见面谈一谈,相互熟悉一下。

    既然不是内部的原有人选,除了奥迪公司的那个新来乍到的ceo,柳俊生想不到别的人选。

    “你这边就这两个事。”徐腾将柳俊生的任务说清楚,再和李伊菲说一下,帮国机集团谈妥收购德国刀具企业威迪亚的事。

    “理事长高明。”李伊菲不是柳俊生,岂敢在徐腾面前做一个随意放肆的女人,到目前为止,她都一直站着呢,只有柳俊生翘着二郎腿坐着,徐腾则是很随意坐在桌沿,坐在柳俊生前面谈事。

    柳俊生的待遇,其实就是联席合伙人的待遇,他只是没混到这个份上,可能至少要再努力十几年,才能提升到那一步。

    “其实,你说咱们能不能收购沃尔沃汽车业务啊,吉利集团这些年在沃尔沃这边真没赚到多少,我听说,那王总最近两年在汽车业务的投资已经不如以往,新投资都是清洁能源这一块。”柳俊生想到一个事,当然,真要他做主,他宁可多付大众集团一笔钱,多支付五十亿欧元的收购成本,也要留着捷豹。

    “你这个想法有点意思,说说。”徐腾现在资金流很宽松,因为2o13年开始,他要从全球石油、大宗商品资产领域撤资,这个撤资规模是非常恐怖的,腾出来的资金流会很厉害,而且缺乏新的投资点。

    徐腾做生意的节奏,很大程度上是非常盯准股市的,全球股市的哪一个板块要涨,或者是正在缓缓大崛起,他就会将资金调往哪个板块。

    哪一个板块要跌,他就会从哪一个板块提前收缩。

    除了对局势的预估外,最重要的一点,他掌握着大数据,全球经济分析的大数据,相比世界银行、ImF、彭博社更快更普遍更深入的数据规模。

    “沃尔沃的这个牌子还凑活,但对咱们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便宜对手,我们要是投入资源营销沃尔沃汽车,对沃尔沃集团的重卡、客车、工程机械业务都有增益,这都是咱们不愿意见到的局面。反过来,如果我们在沃尔沃集团入股,持有过一定比例的股本,那咱们还是可以做这个业务的。”柳俊生将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这个想法很好,但其实不是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