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终究还是赢了-第2/7页





    由此也可以理解,匡特家族和宝马集团为什么敢于钳制,甚至是敢于胁迫华银财团。

    所以,华银财团和大众集团的这个交易绝对是真正的双赢,再加上保时捷家族最终得偿所愿,以50.3%的股权绝对控股大众集团,而大众集团也得偿所愿,将保时捷汽车纳为100%持有的子公司,这就是真正的三赢。

    这个交易一旦达成,同时意味着徐腾再也不用向美国和匡特家族屈服,再也不受他们的钳制,他放弃了并购福特公司的计划,只是不会宣布……只要是由白宫或者其他美国方面的因素否决并购,福特公司将必须向华腾汽车支付高达7.5亿美元的分手费,这将导致福特公司的股价暴跌。

    在徐腾和保时捷家族、大众集团签署协议之前,他已经用了保时捷家族使用过的招数,利用杠杆收购福特公司的期权,他不需要达到50.1%的标准线,只需要达到41%,就可以通过联手福特家族,实现对福特公司的实质性控股。

    这时,他就会和宝马公司、匡特家族摊牌,整个宝福华汽车联盟的控制权已经在他这一边,他可以威胁宝马公司,如果双方一定要互相伤害,他也不在乎。

    与匡特家族的合作,从蜜月到被胁迫,徐腾已经憋了整整7年,现在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换取奥迪,就是要寻求最终的解脱。

    不管是保时捷家族,还是大众集团,也都乐见徐腾和匡特家族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因为华银财团的实力太可怕,大众、宝马、奔驰加起来,翻十倍都无法和华银财团相提并论,这要是一直和宝马集团维持目前这种合作模式,最后哪怕是在欧洲市场都有可能将大众集团掀翻,更别提是中国市场……那边已经掀翻了。

    对大众,对华腾,这都是柳暗花明的一天。

    1月21日,白宫正式否决华腾汽车和福特公司的并购案,当天,福特股价猛烈下滑。

    1月23日,华腾汽车宣布在福特集团的持股权达到42%,同福特家族信托基金达成一致行动人协议,正式形成对福特集团的绝对控股。

    到了这一刻,匡特家族还有什么话可说吗?

    这究竟是背叛的痛苦,失误的懊恼,还是傲慢的代价,恐怕只有匡特家族和宝马集团自己清楚。

    2010年,当匡特家族再一次要求华银财团转让在德累斯特银行的持股时,徐腾曾经开出一个非常优厚的报价,准备用华银财团在2008年注资德累斯特银行获取的14%股权,以及市值130亿美元专攻癌症特效药的加州Regeneron制药公司控股权,交换宝马集团24%股权,让华银财团以51%的股权绝对控股宝马集团,结果被拒绝了。

    现在,Regeneron制药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270亿美元。

    实际上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匡特家族和华银财团的友谊就彻底终结了,因为匡特家族知道,华银财团会继续尝试控股宝马集团。

    当双方的关系变成纯粹的利益与利益时,问题就变得更复杂了。

    在华腾汽车和福特基金会达成一致行动人协议的次日,1月24日,这天晚上,匡特家族的克拉腾女士终于致电徐腾,愿意和华腾汽车在宝马集团达成相似的一致行动人协议。

    他们想要保持原有的宝福华汽车联盟。

    他们没有选择,因为他们知道徐腾同意大众集团的高额交易价格,就是要彻底摆脱对宝马集团的技术依赖,要让匡特家族和宝马集团为自己的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

    一个新的汽车联盟出现了。

    一个由华腾汽车集团掌控的产业联盟,一致的零配件体系和采购平台,一致的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子软件技术平台,一致的汽车贷款融资平台,一致的销售平台。

    中国汽车工业的外强中干、外大内虚、本土无名车的这一页终于掀了过去,成为20世纪的历史。

    2013年1月27日,华腾汽车的市值和销量已经超过一汽、东汽、上汽三大国有汽车集团的总和,中国六大本土汽车巨头的局面也变成了一超五霸的新格局。

    事实上,一汽、东汽、上汽、广汽、长安五大国有汽车集团,根本就没有资格称作巨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