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第3/4页
西桂省的气候很适合发展乳业和养殖业,关键是要配套。
徐腾并不相信所谓农企结合模式,华银财团在乳业的投资都是集团化运营,在各个条件适合的县投入数千万,直接建立乳业基地,在当地招聘年纪较大的产业工人和年轻技术员。
南方的牧场和北方的特点也不一样,并不是内蒙的牧场条件就好,恰恰相反,南方的牧场条件更好一些,只是地价相对更高,成本较高。
一般而言,华银财团旗下的乳业公司会选择丘陵地带的农业县,当地交通方便,劳动力资源较好,玉米资源产量高,或者是临近玉米产区。
这个标准在西桂省是比较普遍的。
剩下的事情就是核算成本。
虽然是深夜,徐腾还是临时给财团乳业部门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对方手里有详细的市场调查数据,第一时间发送到徐腾的邮箱里,结果比预期的还要稍微好一点。
徐腾估计这个时间段,席领导应该还没有入睡,就发了一条短信,大致汇报一下,如果省里有相关的产业政策,华银财团可以负责运作,投入三十亿,挑选十个县创立全国领先的乳业基地。
这个时间段,国内乳业的信任危机还没有浮出水面。
即便爆发,徐腾相信对华银财团的乳业影响也极小,因为华银财团的乳业完全封闭化运营,不和奶农接触,虽然这种经营策略让很多地方政策颇有异议,但也保证了奶源的质量和标准化管理。
国内的乳业质量标准其实是比较低的,标准制定基本被三大巨头控制,能有多低,就定的多低,即便这么低,三**企和其他中小乳企也没办法绝对保障。
问题的源头就是奶农。
一说奶农,每个人都觉得他们是弱势群体,可向鲜奶兑三氯氰胺的那些人,不都是全国各地的奶农吗?
这件事给徐腾的感触很简单,中国的人口素质和法治化问题……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想要保证质量,必须将一切过程都控制在企业手里。
你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你就不能考虑省钱。
果不其然,席领导也提出这个问题,希望是由省里出台扶持政策和小农贷款,针对贫困县,推出合适的奶农发展政策。
徐腾是拒绝的,他不隐瞒自己的忧虑,不相信任何人民大众。
何况,华银财团不是蒙乳集团,不差这几十亿。
徐腾曾经想和蒙乳集团合并,持有蒙乳的1/3股权,等待机会完全控股蒙乳集团,这个先亏后赚的计划已经被张丽英折腾黄了。
黄了,也有黄了的好处。
做为一个折中计划,徐家将博安系旗下的乳业资源整合到康宝莱集团旗下,由康宝莱集团控制多个海外婴幼儿奶粉品牌和国内的地方品牌,奶源供应自给自足,在海外乳业基地的布局也早于其他各家乳业巨头。
徐腾现在的策略是将华银财团的乳业包装成外企,无中生有,打造出一个海外乳业巨头,在新西兰、澳洲、法国、美国和加拿大都有奶粉品牌,其实呢,90%的销售市场是在国内。
婴幼儿奶粉很特别,用进口奶源没问题,如果其他乳业产品也要用进口奶源,这个成本就比较高了,但也不算是太高,因为国内奶源过度依赖农户,大部分的成本是劳动力成本,机械化、电子化、集中化的现代工厂式运营的例子极少。
三氯氰胺事件发生以后,国内的很多乳企也在阵痛中逐步觉醒,国内其实就没有哪个群体是靠得住的,企业家群体靠不住,奶农群体也靠不住,指望奶农不兑东西,不超标用药,那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建厂,集中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质量。
当然,还有一些巨头完全不吸取教训,继续野蛮式扩张,以后各种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这还是国内乳企三巨头中,最货真价实的那一家国企。
三鹿虽有外资入股,但不是国企吗?
通商局不是国企吗?
徐腾得出一个结论,国企领导要犯浑的时候,胆子大的吓死人,简直是将草菅人命都不当回事的级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