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关下难民



    宫中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只怕更加灼热,放眼望去,冯九卿竟觉得那房顶都在冒烟,地面也蒸腾着热气,御池太液的水上都飘着气云一般让人无奈。

    魏嬷嬷也无奈,“可不是么,听说前儿禁军还有人中暑倒了一个,我瞧着二公子这些日子可都黑了一圈了呢。”

    “他晒黑倒是小事,”冯九卿默了默,道,“今日太医来请平安脉,说起晴儿,道她前些日子路上碰见了姚家人,争了几句嘴,动了胎气,因是才好四个月不到,太医都为她捏了把冷汗。”

    “哎哟,”魏嬷嬷一惊,“这可不得了,晴儿姑娘四月哭得那样子,太后也不是不知道,到现在都没进宫来一次,只怕还是积郁在心,二公子这些日子在冯府、皇宫来回的跑,也没有多少时间在府中陪她,只怕晴儿姑娘积郁在心,对养胎不妙。”

    魏嬷嬷到底是过来人,看得多了,明白的事情也多。

    冯九卿原乡倒没想到这些,听她这样一说,反倒担忧起来,“若是这样,那倒不如给他放个假如何?”

    “但二公子会愿意吗?”

    “怎么不愿意,回家陪媳妇呢,他不高兴坏了?”冯九卿好笑道:“再说了,如今宫中太平,没他立功的机会,又升不了官,倒不如让他在外面,只照看冯家的事情,时间也宽裕些。”

    魏嬷嬷不由点头,调笑道:“也是,毕竟皇宫里面禁军不少,二公子白待着没事干,还不如回冯府,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是?”

    冯九卿被她的话逗乐了,捂嘴失笑,声若银铃,清脆地响在御花园的每个角落。

    “小太后,心情甚好啊。”

    倏地,一个清冷的声音突然加入了进来,应声而现的人,一身飘逸,扩袖长领,长发随着他的走路的动作微微晃动,薄裳之下,遮不住的结实肌肉露出几分,快意洒脱,看起来颇有几分江湖浪子的味道。

    冯九卿大大方方地看了他一眼,“王爷也觉得太热?”连衣服都不好好穿了。

    齐璞瑜手中拿着折子,抬头看看那毒辣的太阳,微微眯了下眼睛,脸上好像蒙着一层柔光,竟将那几分深沉也变得模糊了。

    冯九卿默不作声地收回视线,忽然间觉得夏日也挺不错,若是美景常在,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熬。

    “今年的太阳过于毒了,”齐璞瑜皱起眉,目光中一片沉色,“太后可还记得大相国寺的浴佛节?”

    冯九卿挑眉,浴佛节那日发生的事情,她可记得清清楚楚,这笔账一直记在她的脑海里,她自然不可能忘记。

    “怎么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个月,难道还有什么事情没有解决?”

    齐璞瑜摇头,终于舍得走出那阴影底下,来到亭中,将手中的折子放在石桌上,叹道:“小太后若是记得,想必不会忘记那个求佛问道的妇人,流年不利,关下,大旱了。”

    妇人诚心祈求,只为给自己的儿郎求一个上上签,托那老和尚和邢子濯的福,冯九卿对那日大相国寺里发生的事情至今不曾或忘,历历在目。

    但她记得老和尚的预言,记得齐璞瑜的捣乱,却独独将老妇人所说关下久未下雨的事情忘在了脑后。

    关下久未下雨,而这几个月就连京城里面都事烈阳高照、暑热盛行,关下那种地方,本就没有宽大河流,怎能不旱!

    冯九卿的好心情瞬间凝重了起来,拿起折子细看。

    “关下大旱,水井枯竭,粮食欠收……”

    字句斟酌下来,冯九卿的脸色越来越沉,“关下已经出现了难民?而且已经往京城来了?怎么回事?关下布政使难道不早就该开仓放粮了吗?我朝粮仓自来有先救急后上报可网开一面的条例,他总不会认这个死理不放粮吧?”

    齐璞瑜点头,叹道:“关下去年的收成并不好,无力负担赋税,政绩下降,因此布政使便先让田庄农户先交了粮食,目前积压不放,直至难民有人饥饿而死,他才害怕,开仓放粮,而后,自尽了。”

    冯九卿:“……”

    “这是他最后一封奏折,”齐璞瑜看看御花园中被晒得有些枯萎的花朵,“开仓放粮,拨款赈济并非难事,但我担心的是另一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