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上一炷香
中年人姓李名涛,字无风,乃是大理寺卿中年游学时在外提点过的学生,说来不过点头之交,两人相差已有二十岁。
可李无风却是个耿直善正之人,虽科考落榜,却在教书育人一道别有所长。若非当年落榜,得蒙大理寺卿提点,李无风也不会开办胜贤庄,更不会有今日这般乱中有静的景象。
李无风素念大理寺卿的指点之恩,奉为终生之师,是以尽管二人看似关系疏远,便是亲人也未必料想得到,但却是大理寺卿最为值得托付之人。
因为,李无风自在局外。
不如一亭台楼阁,转过浮在水面的九曲游廊,两人方来到了李无风的居所。居所雅致,青木幽竹,泉水叮咚,背靠悬噗,左置竹筏,右设月台琴香。
“先生此居所,倒是极适合隐居。”
齐璞瑜诚心叹道,将来若是自己也能隐居,必也要选个雅筑小居,不必太大,只需五脏俱全便是。
但一想到将来,齐璞瑜又忍不住好笑,现在的事情还没有搞定,将来的事情又能如何呢?
李无风请他坐于竹席之上,盘膝端来矮竹子条案,从红酸枝木架上取下茶叶,煮以山泉,而后才缓缓从化条案下方拿出一个照鹤翅纹样雕刻的楠木盒子。
齐璞瑜将玉佩放在他面前,若有所思道:“这玉佩,可是旧物?”
“哦,这个啊,这白玉本是吾母所留。”
李无风坦然一笑,将白玉拿在手中,眼中透出一丝怀念味。
“当初科考落榜,自觉对不起母亲,吾寻死意入河床,便是老师将我劝下,提点于我,虽不能登入庙堂,却能调 教学生,也不负读书二十载,学生如醍醐灌顶,便将此玉赠给老师,以作拜师之礼。”
大理寺卿当年也是铮铮铁骨之人,却不想晚年却落得这个下场,齐璞瑜叹口气,又将楠木盒子拿到面前,“这便是他收集的证据?”
“这些东西送到吾手上时,老师曾说,将来若廖府有了变故,便将此中书信公开,但因怕学生沾染祸害,故不忍吾看,更不让吾再上京拜会,”李无风苦笑,“老师既说此话,吾便有预感,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茶水已沸,李无风斟茶倒水,室中一时静默。
齐璞瑜眼眸暗沉,深邃不可捉其心意,但将盒子打开,见书信竟有半掌之厚,随手打开一看,竟都是历年姚子晋与南泽荣罗嘉妃勾连的言辞,为防联盟破裂,书信之后都附有国相印鉴,甚至还有南泽玺印!
罪证确凿,无可抵赖!
那一刻,就是冷静如齐璞瑜,也暂脱了那深不可测的表象,不禁兴奋地握紧了拳头。
将信纸折好收回,齐璞瑜抱拳沉声,“多谢先生护佑此物,本王代东华,多谢先生!”
李无风倒是愣了愣,“这……此物如此珍贵?”
他蒙师训,不曾看过,若是看过,决计不会有此反应,只怕早就冒死上京,将此物公之于众了。齐璞瑜笑笑,没有多说什么,只道:“先生只管静观其变,此中之物,先生不知也是好事,今日之后,就请先生忘却此事,以免……”
神色微臣,齐璞瑜目光晦暗地看了看他。
李无风若有所觉,“王爷如此谨慎来此,李无风自也不是无知之人,若有人问起,吾自会让人替王爷掩护一二。”
齐璞瑜颔首,端起茶杯,手指轻轻抚摸着楠木盒子上的鹤羽装饰。
不知是否这竹屋过于让人放松,还是李无风为师多年,那股包容的感觉让他无来由放松了心神,他竟道:“此行危机重重,我自会将此物送回京城,但只怕回去路上磨难不绝,实在难以放心。”
李无风目光一动,静看齐璞瑜两眼,叱咤风云的摄政王此刻竟也透露出些微的不确定是,李无风眯了下眼睛,忽然道:“王爷目标如此明显,如要回京,不若,听吾一个建议,如何?”
“哦?”齐璞瑜诧异,“老先生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李无风轻笑,“只是,若这盒中之物当真如此重要,吾且问王爷,又为何要带着它上路呢?”
齐璞瑜眼波一动,深思片刻,几许了然从眼中一闪而过,轻轻笑道:“如此,本王就将此物留在庄内,有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