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柳长青



    柳长青随着礼部尚书到了高台,却在高台之下停住,跪地俯首,并不曾言。

    他低着头,上面的人也没见着他到底长什么模样,小皇帝便道:“你,上前来,把头抬起头。”

    柳长青定定称是,起身走上高台,目光却还是盯着地面,三人却已经看清他的面貌,虽不十分出众,却是一派温柔的书生气。

    就像私塾里乖巧念书的学生,才刚出了私塾,书卷气极浓,开口或就是之乎者也,叫人无法忽视的斯文内敛。

    冯九卿同齐璞瑜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有些惊讶,虽已知道这柳长青的出生,但到底还是没想到那能连中靶心的人竟然是如此男儿,齐璞瑜都有些兴趣盎然了。

    “尚书大人府中还有这等人物,本王倒是第一次见,”齐璞瑜玩笑道,“素知尚书大人慧眼识人,却不知是从哪里挖出来的箭术高手,莫非是有意留待今日一鸣惊人?”

    礼部尚书笑眯了眼睛,“王爷过奖,这是老臣远房侄儿。说来惭愧,若非长青寻来京城,老臣几乎要忘了这房远亲,心中觉得亏欠,因此便将他带在身边,也来这猎场开开眼界,这箭法嘛,老臣也很是惊讶呢。”

    小皇帝好奇地打量着柳长青,柳长青略微抬了抬头,不小心碰到了小皇帝的视线,怔了怔,又忙低头,不敢乱动。

    小皇帝呵呵笑开,对冯九卿道:“母后,此人果然胆小。”

    柳长青:“……”

    冯九卿咳了一声,看着有些笑僵的礼部尚书道:“皇上还小,素日最看不得那一起起的规矩,不想这位柳公子倒是个注重规矩之人,皇上便忍不住打趣他了。”

    礼部尚书很懂得就坡下驴,即刻接道:“皇上生性豪爽、不拘小节,果真有我东华风范,长青啊,你可得像皇上多学学才是。”

    齐璞瑜拿起茶杯,接着喝茶的动作挡住了自己控制不住上扬的嘴角。冯九卿也心照不宣地伸手抚了下头发,将自己不以为意的表情藏了起来。

    生性豪爽?不拘小节?这礼部尚书倒也真说得出口,这小家伙聪明过了头,可是个最记仇的。

    礼部尚书老脸堆笑,柳长青只好道:“草民之偏远幽僻之乡而来,不曾得见天颜,让皇上见笑了。”

    说着,他大大方方地抬起头,将略略弯着的腰背打直,不似方才拘谨,反见几分风流惊逸,黑白分明的目光殊为坦荡正直。

    这才像个君子么,冯九卿看向齐璞瑜,她可真没从这被不少人称赞为“正人君子”的摄政王身上看出来坦荡正直,反而时时跟他说话都要小心被套话和算计。

    齐璞瑜不知为何,却也在此时看向了她,眉峰一挑,眼中带着几分戏谑。

    冯九卿默默将视线移开,面不改色地看向了身边的魏嬷嬷,魏嬷嬷忙低下头,“太后有何吩咐?”

    “没什么,”冯九卿转移话题,问柳长青道,“柳公子可曾参加科举?”

    柳长青却叹道:“家中新父丧去一年,长青披麻戴孝三年,以东华律法,长青身份,无法参加科举。”

    小皇帝从头到脚将他打量了一番,倏而向齐璞瑜挑眉,“齐叔伯,东华还有这条律法吗?朕怎么都不知道?”

    “东华的确有此律法,”齐璞瑜手指敲着桌面,看看柳长青的面向,忽问道,“你今年几岁?”

    柳长青道:“回禀王爷,草民今年已有十九。”

    齐璞瑜笑了一下,“十九?年纪尚轻,倒也不急于参加科举,再读两年书,或许到时再入仕途,却是正好。”

    再过两年,这东华想必就该开一个新局了,他在给齐尚主政搜罗人才,却不急于将人现在就收在网下,否则这姚冯困局之下,再干净的人都能被染黑。

    柳长青心下一动,却有些不敢置信,礼部尚书倒是没觉得意外,笑盈盈道:“王爷所言甚是,老臣正准备春猎之后便在家中为他请教名师,老臣虽有心,奈何开春科举一动,老臣也要忙碌起来,否则必将亲自教导于他了。”

    冯九卿却摇头,“尚书大人这就是舍近求远了,这京中不正有一处宝地?虽说柳公子不能参与科举,但同那些学子一起体验一番待考之事,也未尝不可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